面对这种“强盗行为”,王介之的心里难免极为不满,说白了,从小就受到圣贤文章的熏陶的他,难免怀有仁慈之心,那怕就是知道对蛮夷不能只讲究仁义道德,可性格却是如此。
而海贼出身的郑芝龙却和朝中的官员不同,杀人不眨眼不说,而且压根就没有丝毫顾忌。也正因如此,郑芝龙科伦坡的暴行,才会传到大明,甚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场轩然大波的引发,就是因为郑芝龙上贡的贡品。
当一艘海船运来成箱的宝石、金银,作为贡品贡入内库后,一时间报纸上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而由头都是“身为将领杀人劫财,实在是不知廉耻”,当然还称他犯“欺君之罪”,为啥?因为他把抢来的东西作为贡品上贡了。这岂不是和皇帝坐地分脏。
当然,这话没人敢说,但却可以编排出皇帝不知情,所以郑芝龙犯下了欺君之罪!
当报纸上议论纷纷的时候,在皇城御花园中,朱国强却正颇有兴致的欣赏着那些“脏物”。虽然是见惯了珍宝,可是那些嵌满了宝石的艺术品,仍然让人觉得颇为新鲜。
“陛下,臣妾听报纸说那科伦坡是佛国,不过葡萄牙人在那打击佛教,很多寺庙被毁,僧徒被迫改宗。佛法失传,咱们大明要是想长治科伦坡,不妨派出长老,往科伦坡传播佛法。”
站在一尊佛像前,李静芸看着镶嵌着宝石的佛像,若有所思地说道。她本身就信佛,甚至还在南京修了一座佛寺,所以才会有了这个念头。
“嗯,确实如此,佛法失传的不单单是科伦坡,整个锡兰都差不多。”
与印度不同的是,从佛教传入锡兰后,佛教就是当地的主流,在印度佛教灭亡时,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当地王位为外族占据,首都被毁,佛教也连同受到破坏。很多寺庙被毁,僧徒被迫改宗,直到15世纪末,才开始复兴,但是它们佛法已经失传,1592年即位的维摩罗达磨苏里耶王,不得不先后两次迎请缅甸佛教长老,来当地复兴上座部佛教。随后的两百年间,当地王室不断迎请佛法。暹罗送来了锡兰所没有的佛典、佛像,派遣了很多长老前来授戒,使上座部佛教逐渐得到复兴。
暹罗可以送,大明为什么不可以送?不但可以往锡兰送,还可以向印度送,毕竟相比于绿教,佛教更符合统治的需要。
“咱们要把佛法传遍个锡兰,要是有人阻拦的话,就拆了当地的教堂。”
“陛下,要是爹再拆了当地的天主教堂,不定报纸上又会说什么——毁人寺院了。”
郑九妹语气幽怨地说道:
“陛下,他们说爹他在科伦坡杀人掠财,完全是强盗行径,还说,说爹是海贼出身,不改匪性……”
“海贼出身怎么了!”
一旁的李惠美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