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向皇帝请乞、奏讨来的。
这个奏讨有它的套路:陛下,某地有一片荒地,不种粮食可惜啊。请陛下把荒地赐给臣吧,我一定会好好派人耕种。
这地还真有可能是荒地。就像德王家就请旨得到过4000多亩旧黄河滩地,用来“养鸭子”。
你还别不信,至于什么将民田妄指为“荒地”、“退滩地”、“闲地”,那事王爷们还真不干。
至于地方官上奏折说他们是“侵占民田”,王爷们都会请皇帝派官员重新查勘,那些地一查一个准——保证都是“荒地”、“退滩地”、“闲地”。至少曾经都是。
为啥?
因为它们确实都“荒地”、“退滩地”、“闲地”,只不过是被百姓们开垦过的,但是百姓的手中却没有地契。他们既没有地契,也没交过皇粮。一查勘,保准是无主的。
这叫什么?
这就是合法侵占!
至于什么乘灾荒年低买民田,那就是正常操作了。
鲁王府的庄田分布山东各地,到底有多少?朱以派自己算,肯定算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发卖庄田,肯定会有人乘机自肥。过去,那些个庄头什么的占点便宜,他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可现在不一样,这些田可是鲁国的根基,可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
“大王放心,臣必定会严把此关,绝对不让任何人趁机中饱私囊!”
长史信誓旦旦道。
原本被派到王府充当长史等文官,几乎等同朝廷发配,现在有机会成为一国国相,这样的机会,自然让人心动不已,可想要当这个国相,总得有所表现吧。
不但地要好好的买,而且还得多卖地。
“大王,除了咱家的庄田外,还有不少是投献来的,这些田怎么办?”
投献的田不同于庄田,他们就是托庇在王府名下,冲着粮丁差徭轻于民地的好处。那些田,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不是王府的府田,但是当他他们投献时,都是王府请过旨,以“空地”的名义讨要的。也正因如此,几年前的退田之风并没有对藩王们造成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