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平国上下文武官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别看平王只是一个大王,可凭借着先帝的余荫,确实有不少人追随,他们中有些连官职都不要了,也不顾什么平国在海外万里,反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效先帝的恩情。

除了读书人之外,甚至还有不少普通百姓,舍家弃业的追随平王去海外,他们不是在国内呆不下去了,而是为了心中的那点忠义,在有些人的脑袋里,平王才是他们的国君。

这样的人不多,也不少。少则数万,多者数十万,谁也不知道,但对于刚刚开国的平国而言,数量如此众多的“国人”,确实远超过其它任何一国。

甚至就连平国的兵,也有不少是不取分文的“义士”。不得不说,有时候,死人还是有不少号召力的。

上海港。

曹安国揖手见礼道。

“臣参见王上!”

“爱卿免礼。”

朱慈烺说道:

“船上去讲。”

江面上,泊满了前往平国的船只,船上满载着来自各地的官民百姓,他们即将启程前往平国,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是明国人了,而是——平国人。

朝着江上的船队看去,朱慈烺问道:

“船上官民可安置妥当?”

曹安国连忙答道:

“回王上话,船上官民已经安置妥当随时都可以启程前往新城,另外随行王师有步兵三千人,皆为青壮,已经在淮北军府训练了一年多,全部配配后装线膛枪,另有新式火炮二十八门。”

“淮北军府”,那是专门进行新兵训练的地方,现在大明只有一种新兵,就是军户子弟子承父业。其它人想要当兵可以,一种是进入海外的护卫军,卫所设在海外,一种就是亲王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