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没有人出面阻止这一切,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视而不见。

好的汉人都已经被建奴杀死了,活着的人早就忘记了仁慈。他们更原始一些,他们相信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是世间的真理。

所谓的原谅……只有死人才是值得原谅的!

……

整整一天,朱国强都在观察着在虎威镇的进攻,对于战士们的表现他很满意,尤其是对于战士们在肉搏战中的表现极为满意,在这个“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时代,刺刀甚至会决定战争的胜负,别说是现在,甚至就是两百年后也是如此。说一个笑话——击败清军的不是洋枪洋炮,而是刺刀!

在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在英军、日军以及八国联军的发起的刺刀冲锋面前,清军往往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据当年各国士兵的回忆。他们在和清军作战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要等到清军的士兵们将手中的子弹打完后,就基本上可以发起一波刺刀冲锋,然后就能轻易的将清军打败了。因为,清军面对明晃晃的刺刀时,早就已经失去了作战的勇气。

敢于刺刀见红!

这是朱国强对平虏军最起码的要求!

其实,这个敢于,就是死磕!就是在战场上不计代价、不计伤亡的列磕,就像铁人军一样,那怕是他们身上无甲,可是他们却心中有甲,只要有那股勇气,他们就能像铁人军一样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击败所有的敌人。

在战斗进入到尾声的时候,朱国强骑着他的坐骑——一匹火红色的顿河马,这匹马是他从另一边带来的,而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军马培育路径的结果应该就是与其类似的马匹。

终于,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朱国强颇为满意地回到中军的帐中,作战处的一个行军参军——大将军府的参军分为两种,一种为参军,也就是幕僚,还有一种则是军队里的行军参军,也就是军事参谋。他们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参谋协助主将制定作战计划,参与作战,当然,他们同样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监军,不过,执行军纪时,需要与军正互相配合。有时候监军并不一定需要设置的那么明显。完全可以委婉一些。

“前方的部队生擒了浑塔……好像,只活抓了他一个。”

尽管的身子很是疲劳,想休息一下。但朱国强听到这个报告后,整个人突然亢奋起来,立即大声地说:

“马上带来!马上!”

居然还有一个俘虏,这可真不容易啊!

“在路上,马上就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