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世界的《红楼梦》是朱国强的注水改编版,借鞑虏南下对四大家族的洗劫,甚至就连十二钗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小说中,鞑虏南下时,四大家族或是投降,或是归顺,或是闭门不问,可最后仍然难逃家破人亡的局面。其实朱国强之所以会在另一个世界的枪手,改编《红楼梦》,为的就是警告这个时代的士绅百姓,告诉他们在鞑虏南下时,那怕就是跪下求饶,也不一定能活。
或许,一本书不足以唤醒民众人,但是至少告诉他们投降、归顺、闭门不问会是什么下场,当然,结合几个月前建奴入寇时,江北的惨状也让江南的士人不再怀疑。
于是趁着《红楼梦》小说的大热,人们也纷纷关心起了辽东的战事。过去大家需要了解辽东的情形,只能通过书籍,而现在《大明日报》上,就有辽东专栏,有来自辽东的第一手新闻。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平虏军的新闻,当然少不了报纸德世子朱慈颖。
在江南,朱慈颖的名声可谓是毁誉参半,在南京杀勋臣斩文官,打压士绅,本来就遭到士子们唾弃,乱七八糟传什么的都有。
但随着报纸的报道不断深入,平虏军胜绩越来越多,即便是最顽固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德世子与其麾下的平虏军,是力揽狂澜的中流抵柱,而真心佩服朱慈颖的士子,渐渐开始为他“翻案”。
就拿南京国子监来说,里面的学生对德世子评价呈两极化。一半的人恨之入骨,将他比作来刘安、曹操、王莽之类逆臣;一些人把他捧上天,把他视为“中兴大明”的能臣,将他比作郭子仪。
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便是如此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屁股,看能不能从中受益,要是能从中受益,毫不疑问德世子必定就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至少在钱谦益这位前东林领袖的眼中,世子爷至少是他的救星。
当然,也是他的“灾星”,甚至有时候,钱谦益都想过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世子爷,现在自己又会如何?
可钱谦益不敢想,不是因为不知道结局,而是因为他打骨子害怕那位爷,那怕那位爷在几千里外的辽东,他也不敢心存杂念。作为《大明日报》的主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也算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上个月报纸的发行量能突破十万份,也与他的付出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让钱谦益心喜的是,世子爷也看到了他的功劳,甚至特意在信中提到了他的成绩,
哎呀,能让世子爷夸上两句可不容易啊!
往后要再接再励啊!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