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井开始于山东各地推广的同时,在济南王府的世子宫里,李静芸静静的翻看着刚刚印成书的《压水井法》,然后轻声问道。

“陈长史,这些书印了多少?”

“先印了一万册,世子妃,其中五千册都按照您的吩咐送到了京城,剩下的5000册,通过商人运到各省省府,不过这需要等上一阵子。”

陈长庚如实的禀报道。

“不打紧,现在各省的士子都在京城参加会考,让他们知道了这种压水井的好处,肯定会买下这些书。千方百计的送回老家,到时候必定会有千百万百姓可以从中受益。”

眼下世子爷不在济南,济南的所有事情都是李静云一个人当家,这种压水铁井虽然是世子爷发明的,可是它的推广却是由李静芸一个人负责的,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在协调官府于山东推广这种压水井。

但是靠着眼下工厂的产能仅仅供应满足山东一个地方都还不够,何况大明这么大,还有其他地方需要这种水井抗旱。

怎么办?

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李静云最后决定把这个铸造压水井和打井的方法编写成书,然后扩散出去,让各地自己制造,这样总能多救一些百姓。

陈长庚说到。

“世子妃英明,如此一来,不但天下人可以受益,而且必定会记得世子爷的大恩大德。”

第354章

京城的各省会馆,多少年来,一直都是本省商旅、儒生士宦们来京居住的首选,不仅因为其费用低廉,而是因为会馆里地道的地方菜,每到夜晚,这里就是友人相邀,杯盏交错,闹哄哄一片。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怪事传千里。

这几天一个轰动性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从南边一路传到了京城,在人们口中传开了。

据说德王世子发明了一种“压水井”,那种压水井不用挖、不用掘,只需要用铁钎钻地,就能钻到极深的地下,然后把水从地下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