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百姓口中,他们纷纷议论,却都是赞许的话。
不过也就是百姓这么以为,在京城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觉得德世子实在是跋扈至极,心怀不轨,简直就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世子在南京又杀了一批文官的消息传到京城。
一时间震惊整个京师!
可出人意料的是,原本应该同气连枝的京城文官,居然没有几个人敢上书说话了,似乎大家都被他的举动惊到了。
或者说大家伙都被他的这个举动给吓到了,在此之前,大家还只是觉得她跋扈,现在可就不仅仅只是跋扈了。
那个人可真的敢杀人!动起手来,就不是杀一个,而是杀一群!
第285章 京城的勋贵要服软
其实要说德藩世子在南京杀勋臣的事件给什么人震动最大,恐怕还是数京师的勋贵!消息传来时,他们既感到恐慌,也感到愤愤不平。
这些有爵位的功臣之家,即所谓“勋贵之家”,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会有人这么对他们。在感觉不可思议,愤愤不平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惶恐。他们明白,那位爷既然能在南京向南京的勋臣下手,那么肯定也敢向他们下手。不想让德世子对自己下手,就只有一个办法——求祖宗保佑,他不会打过来!
所以那些在京城的勋贵对南京勋贵都表示同情,表示愤怒,在愤怒之余,与文官们称德世子是叛逆不同,他们希望尽快解决些此事,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清楚啊,靠着朝廷的大军真不一定能挡住他。
朝廷既然都挡不住东虏,不怎么可能挡得住能够打败东虏的虎狼之师。所以,他们可不希望把那小子逼得来一场“靖难”。
老朱家的事情,谁也不想参合,可他们真的怕啊。趁着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赶紧在中间活活事儿,省得最后大家都撕破了脸。
至于能拖多长时间,没人能说的清楚,能拖一天就拖一天吧。
于是乎这些京城里的勋贵、皇亲们经过紧张的暗中串连后,推举出四个人进宫来化解此事。其中班辈最高的是驸马都尉冉兴让,他万历皇帝的女婿、已经六十多岁,须发如银。其次比较辈尊年长的是懿安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的嫂子,太康伯张国纪。他一向小心谨慎,既不问外事,也不敢多交游。这次也是因为害怕那个杀神进了京,才硬着头皮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