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大基建——需要大量的人力。
修城墙、建官厅、修城内外的道路,都是大基建,甚至还不需要多少砖头。除此之外,朱国强甚至济南外城规划建设了一个体育场,这座体育堪称是大明第一座专业的蹴鞠场。
一提到蹴鞠,后人似乎都觉得那是宋朝的事,至于明朝,似乎就没有蹴鞠的事。
可事实,蹴鞠就是在明代发展至高峰,论其流行,更是远胜于宋代,可谓男女老幼全员参与,非但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又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
明朝的蹴鞠运动,不仅有男足,而且有女足,甚至连青楼女子水平都很高。
就连名著《金瓶梅》中都有描写,西门庆外出吃饭,遇到圆社(蹴鞠是圆的,蹴鞠俱乐部又被称为圆社)成员,于是足球队员就来拜见大老板,西门庆说“你们且外边候候,待俺们吃过酒,踢三跑”。
西门庆酒足饭饱之后,就去蹴鞠了,然而此时青楼女子李桂姐也准备参加蹴鞠,圆社队员拍马屁说,“桂姐的行头,就数一数二的,强如二条巷董官女儿数十倍”。显然,要说明朝蹴鞠运动有多普及,某“梅”里的这句话一语说破。至于明朝女人裹小脚一说,也给点破了,别说是把脚骨裹变形了,就是拉个女足名将让她穿双高根鞋,也肯定踢不成。
而且明朝的女子踢足球盛行,也远甚于后世,在陈继儒《太平清话》中记载,“以女流清芬,挟是技游江海”,就是凭着球技全国各地打比赛。明朝最牛的女足队员叫彭云秀,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男足都以与她同队踢球为荣。
可见,大量明朝人爱踢球,数量可能超出想象,普及的程度甚至超过今日。而且明朝的蹴鞠运动,延续了宋朝的情况,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有自己的组织。《金瓶梅》中的“圆社”就是其中之一,对明朝来说,只缺少一个“全国性的足协”,下面各市的足协(圆社)可能早就自发组织了,甚至还有商家赞助各地足协,支持他们举行活动。
不过,足球这项运动,在满清入关后,满人认为蹴鞠可以让汉人串联密谋造反,所以顺治口谕“即行严禁”,乾隆又明令禁止,加上清朝不准汉人聚集超30人。最终,风靡中国2000多年,市井百姓纷纷参与的蹴鞠运动,就这样被满清搞到了灭绝。
至于另一个世界的史书中,为什么不提蹴鞠在明朝的大流行,恐怕就是不可描述的原因了。
不过,来到这个世界的朱国强,在王府里头看到有宫女踢球时,在得知蹴鞠在大明朝居然是项百姓喜闻乐见的运动时,联想到后世不争气的国足把祖宗的脸都给丢完了,趁着“大基建”的功夫,自掏腰包建起了大明朝的第一座五千人体育场。
在体育场兴建的时候,朱国强直接从另一个世界拿来了足球。然后在王陵那这的养济院的操场里立桩设网,划出一块足球场,以供少年们平时玩乐,既能消耗其剩余精力,又能锻炼团体配合能力。
当然,至于蹴鞠的玩法,那也是朱国强从另一边带来的足球的玩法。因为大明朝的蹴鞠本身就有很多玩法,所以新规则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后来那座搭有多层木椅的体育场建成后,养济院的少年队在这里和济南几家“圆社”进行了多次比赛,先后赢得了冠军的事实,让新玩法在济南风行起来。
相比明朝主要展现球员个人技巧的玩法,后世的玩法对抗更激烈、更讲究团体配合,加之看起来争抢极为凶狠,对于看惯了个人秀球技的蹴鞠比赛的人们来说,激烈的对抗更具有观赏性,随着运河商道畅通,“济南球风凶狠”的名气传到各地。这间体育场也迎来了南直隶等地的球队,跨区比赛时常举行,对于济南市场来说,自然也就多了一个娱乐耍玩的地方。
每当有比赛的时候,可以坐五千人的体育场里头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甚至有百里之外的平民闻讯前来观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