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也不客气,自己端了那碗温酒,一边喝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我跟你说啊,咱们大明是火德,有火有德啊……”
“可惜咱们这边,没有啊……”
“何止是没有,你瞧这是什么?”
另一个老汉,点了点木桌,然后可惜道。
“五行循环,时运不济哇!”
这几个华衣锦服的老汉,你一句,我一句,边吃边聊。越说声越高,虽说没有什么顾忌,但是话中却也是隐语连连,这些的话语吹破二月初里的寒风,在空中飘荡着……
这样的话语,肯定瞒不住朝廷在京中的耳目,其实倒也谈不上什么耳目,自然会有那些以动辄弹劾为已任的给事中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些“道听途说”的,更何况这还涉及到藩王宗亲。很快,有关“德王世子自称火神下凡,意图不轨”的奏折,就被送进了皇宫里,送到了朱由检大明皇帝的案,原本正在为鞑虏入寇北直隶、山东等地几百万百姓惨遭杀戮而减衣食素的朱由检看过奏折后,气得飞起一脚,就把摆在身前的御案踹翻在地上。
随后,面对跪伏于地的内侍们,朱由检却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站立在那里,他的心情很烦!
不仅仅是因为鞑虏入寇黎民惨遭残杀!
更让他心烦意乱是济南德藩,德藩世子朱慈颖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之余,却像是一计响亮的耳朵打在朱由检的脸上,只要一想到现在京城九门紧闭,朱由检就会想到济南城的绝地反击,就会想到四千余鞑虏是如何被歼于城内外。如果不是因为济南城的那把大火不但烧掉了济南城,也把进城的的鞑虏烧了个干净,估计就不会是四千余鞑虏——毕竟,朝廷是按脑袋计功的。其实监军太监清只清点出四千多鞑虏的脑袋,未尝不是为了朝廷的面子。
“火神下凡,火神下凡……”
嘴里头骂着,朱由检恨不得把奏折撕的粉碎,他并不信这个世上真有什么火神下凡,可是现在非但乡野村夫这么传着,甚至就连京城里头都有人这么传着,这又又何能让他不心烦。
“居然说什么火德不在帝京,什么五行不济……”
又一次,想到京中百姓间口口相传,朱由检恨不得把那些人通通打进大牢之中。
“难道,他们真以为朕就不会杀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