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

朱琏瞄了他一眼,又道:“但是可以去借!”

“借?”赵楷一愣,“两千万啊!能借得到?”

“能!”朱琏道,“三叔只要册封了吴王、越王、九江王、闽王、淮南王等五个诸侯王,妾身就能帮着三叔借到三千万,这三千万也不用朝廷偿还,五王自会替朝廷把钱还上的……而且还能保证这五个诸侯王每年总共向朝廷进贡三千万贯的财货!”

这是要赵楷履行之前的“推恩诺言”!

赵楷又沉默了。

之前他提出“推恩”的时候,他还没有兵临金陵呢!

此一时、彼一时了!

虽然赵楷不怕这些诸侯王造反,还可以用推恩法继续拆散这些诸侯国,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搞出“一州一王”或“一府一王”了。但是……现在一口吞了不好吗?何必多此一举呢?

“官家,”这时宇文虚中开口说话了,“诸侯王可大可小,可强可弱……也可有可无。但是如今的东南,最好可以封几个诸侯王。不为别的,就是让东南士绅豪商可以放心。哪怕……诸侯国的国相、将军、州府,都是朝廷委任的。

而且……若无诸侯王替您看着,这东南之地,恐怕收不到一年三千万那么多的钱财啊!”

第457章 大宋藩王,就管收钱!

“六哥儿,七哥儿,八哥儿,十二哥儿……你们都说说呀,大嫂和宇文虚中今儿说的那些事儿到底对不对?”

赵楷拈着自己的一部大胡子,眉头皱着只是打量着手中一卷账册。桌子上面放着的几个吃了一半的酒菜,都已经没了热气儿。

屋子里面一片沉默,半晌才是景王赵杞打破了寂静:“三哥儿,大嫂和宇文虚中说得对不对,您自己看账册不就知道了?账册上的数目都对,我和七哥儿、八哥核过数……这东南七路自打大哥儿南迁到此后,岁入涨了好几倍!并不是大哥儿的特别会搜刮,而是原先收得太少。大哥带着他的小朝廷到了东南后,就是坐地收税,再想逃税就难了。”

济王赵栩笑道:“大哥儿和大嫂常常分镇江都、金陵,江都卡着运河和食盐,金陵守着长江和钱业,另外这两处都是鱼米之乡,都盛产丝绸……光是看住了这两处,他们就赚翻了!”

益王赵棫叹了口气道:“想当年咱爷爷神宗皇帝为了多收几个钱,让王安石来变法,搞得鸡飞狗跳。而咱大哥、大嫂跑到江都和金陵坐地收税,比王安石收得多多了……却也没人造反没人闹事儿,太平得很。这说明以往朝廷在东南这边收得太少了,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