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相听见这些话的时候,才看见一个乌帽戎衣的虬髯大汉,带着一群差不多打扮的青壮官员(都是翰林),大步走了进来。
他一定就是我三哥了!赵相不认识赵楷,但还是听过许多赵楷如何武勇的传说。所以现在一眼就认出了刚刚视察完部队营地返回的官家赵楷了,因此就大步迎了上去,向赵楷揖拜行礼:“赵相拜见官家!”
“照相?”赵楷看见一个小孩子突然溜达到了自己的跟前,自称“照相”,就是一愣,这是谁啊?
赵相看见赵楷还在发愣,知道自己这位三哥贵人多忘事,不记得自己了,于是只好再次自我介绍道:“三哥儿,小弟赵相,乃是先帝三十二子,封韩国公。”
“三十二……”赵楷终于想起来了,看着眼前的大男孩,“想起来了,你是父皇最小的儿子,宣和七年的时候,你才两岁……呵呵,一转眼都那么大了!”
赵相听了这话,只得摇摇头道:“三哥儿,您记错了,小弟下面还有个三十三弟。”
三十三个儿子啊!这也太能生了吧?赵楷心说:幸亏死得早,要是活到七老八十的,还不得生出一两百个儿子?
不过赵楷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这个三十三弟叫什么?这可奇怪了……赵楷心想:难道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三十二弟明明是最小的一个弟弟啊!
赵楷正努力回想的时候,赵杞、赵栩、赵棫和宇文虚中已经从大堂里面出来了。赵杞耳朵尖,远远的就听见赵相在和赵楷说三十三哥儿的事情,于是就插了一嘴:“三哥儿,三十三哥儿是靖康元年出身的,他是咱父皇的遗腹子,单名一个极字……没人和您说过这事儿?”
还真没人说过……赵楷心说:帝王之家果然亲情单薄啊!
“呵呵,”想到这里,他只好笑道,“许是说过……事情太多,竟然给忘了。”
赵杞、赵栩、赵棫、宇文虚中等四人,这个时候都到了院子里面,一起向赵楷行了礼。
赵楷则招呼四个兄弟和宇文虚中一块儿入了行在的大堂,然后又吩咐左右上茶并准备招待的酒宴。
兄弟几人和宇文虚中就在大堂内分宾主落座,茶水刚刚端上来,赵楷就笑着发问道:“现在金陵的情况如何?是谁在当家作主?”
“是嫂嫂,”赵杞道,“大哥儿离开的时候,把金陵城托付给嫂嫂和张邦昌,不过张邦昌没有什么主见,所以金陵城内作主的就是嫂嫂。”
“哦。”赵楷笑道,“那嫂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