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多,铜匠自然就多,铸铜的工艺自然就高。
这年头,日本人铸造个大佛像,都得飘洋过海,不惜重金,从南宋请工匠过去……南宋工匠的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虞允文派人把10斤大筒子炮的草图送回南宋之前,南宋这边已经铸造出了许多火锅炮,而且还开始试制砂锅炮了。
但是随着10斤大筒子图纸的到来,砂锅炮的试制就停止——筒子肯定是越大越好吧?筒子大,丸子就大,丸子大,威力就大!
所以赵桓、李纲、赵明诚一致认为应该放弃小砂锅,改铸大筒子……北宋不是造10斤筒子吗?南宋就造12斤弹重的筒子!
太重了不方便运输?
没事儿,南宋的筒子主要是放在要塞和战船上的……赵桓、李纲、赵明诚现在都放弃从陆地上进攻北宋、北金的计划了,转而一心一意搞“塞防海进”。
所谓“塞防”,就是在沿江、沿淮一带大量构筑城堡,再架设火炮,作为持久防御的根本。
而“海进”,当然就是从海路发起进攻了!
南宋可是船坚筒利啊!
他们的“掷弹兵船”都能吊打四方了,何况筒子船?既然能吊打,那自然要采取攻势了。
而要采取攻势,那么就得把攻击能力更强的大筒子搬上船了……用船运筒子,一两千斤算什么?完全不是问题,所以南宋的君臣也就更希望制造大筒子了。
“轰隆隆……”
大筒子终于开始怒吼了,真是地动山摇啊!
几乎就在地动山摇的同时,筒子口所指的,二三百步开完的一堵高大的砖墙一角,突然就垮塌了一片!
“中了,中了……”赵桓看见这一幕,脸色苍白,口中念念有词,“时候不多了,时候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