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完颜宗翰在完成上述三项部署调整后,就亲率四万大军(包括阿里喜)和三万名从京东各地强征来的仆从兵,拉着十万石米粮、五万石豆饼和十万捆干草,浩浩荡荡往登封、密县而去。
在抵达登封、密县之后,完颜宗翰也不求战,而设置连营、高垒深沟,摆出了一副准备和赵楷持久对峙的架势。
这种深沟高垒的“静坐战”看着是有点怂,但是在战争史上却极为常见——消耗战从来都是一种有效的交战模式!
因为交战的双方,不大可能拥有等同的后勤能力和等长的补给线,因此后勤能力更强、补给线更短的一方,往往会选择持久消耗。
之前金兵包围太原、包围开封府,其实也是在利用自己的后勤优势(能抢也是优势)对付宋人的坚城。
在如今的河北、京东,还有不少拒绝投降的宋人城堡,在金兵的包围当中呢!
而在登封——密县前沿,后勤转运的优势,显然在金人一边!
因为金人可以利用汴河之便,将赵桓奉送的大米和从京东各处征调来的豆饼、干草运到陈留,再从陈留转运去密县不过200余里。
相比之下,赵楷的运输线就要漫长许多。
从南阳出发的运粮队伍,得走上500余里才能抵达嵩山北面的巩义。而且自汝州梁县到伊阙城之间的将近百里的路线,又极易遭到驻扎登封的金兵的攻击——登封距离梁县不过七十多里,并不算远。不过却隔着箕山,大军并不易过。但是由登封向西,在箕山和嵩山之间,却有一条宽达十几里的平坦走廊。
通过这条走廊,从登封出发的金兵走上不到100里就能冲到伊川水边,截住宋军的运粮队——伊阙在伊川的西岸,通过一座浮桥和东岸的桥头堡相连。不过金兵不需要打下伊阙,只需要截住宋军运粮队即可。
而且这并不是一个太困难的任务。因为箕山可以阻挡金人的大队骑兵通过,却挡不住化整为零的小队侦骑。
所以宋军运粮队的大举出动根本瞒不过金兵的侦骑,而运粮队的行进速度又慢……100里路至少得走上两三天,金人的骑兵从登封出击,一天就能抵达伊川东岸了!
只要宋人没有办法把粮食从汝州运去伊阙,那么嵩山、广武山、开封府等处的宋军要不了半年就会粮尽。
到时候别说开封府了,就连洛阳赵楷都保不住!
而洛阳一失,赵楷在河北、河东的地盘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早晚也得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