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次战事来说,保密工作绝对是最好的。这一点,左应选也知道的。就连军中高级将领,包括他这个山永巡抚在内,也是到了此时才真正知道整个行动计划的。
因此,听到这话之后,他想了下,感觉确实和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不同。
事实上,当时的朝廷军队如果足够强一点,就算建虏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又如何?
当年的兵力,杜松一路有六万人马,而建虏集中了全部兵力,也就六万多而已。按理来说,兵力相当,总要打好些天吧?结果事实上,却是被建虏一战而定。
另外李如柏这一路,同样是六万人马,可这位却磨磨蹭蹭的,一直没打,兵力完全就浪费了。
南路军刘铤这边,自己有兵力四万,还有朝鲜军队配合的。刘铤本人,可是大明朝的名将,当年杀得侵入云南的洞吾军队哭爹喊娘的,人称“刘大刀”。他的军队,也都是久经战阵的了。
可惜的是,被建虏拿了杜松的令牌,哄骗他上当中伏而死!
可以说,建虏在这萨尔浒之战中,作战如同行云流水,就好像朝廷官军是纸糊的一样。
张明伟在后世的时候,每次看到这萨尔浒之战,便都觉得非常遗憾!
不过当年萨尔浒之战的遗憾,绝对不可能再发生!
如今的十一万朝廷官军,那都是实打实地数目,没有吃空饷的情况不说,还全部都是战兵,且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这些情况,张明伟都是一手掌握的。
也没有军中将领有矛盾的情况,更没有将领敢对他的军令有阳奉阴违,出现像李如柏那样的将领。
还有军械和护甲,也都是精良,粮草又充足,至少短期内不缺。
如此种种,岂是萨尔浒之战时的朝廷官军可比?
想着这个,张明伟便在心中冷笑:当年的萨尔浒之战,成就了建虏,使得他们能在辽东开始肆虐;而如今这一战,就定要让建虏转为灭亡的关键一战!
这么想着,他便又对左应选说道:“分兵的最关键,是要尽量消灭多一些建虏,如此一来,才能让辽东这边尽快安定下来。要是建虏逃走得多,那对他们的围剿就会浪费朝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