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因此,到了后来,大明骑军到达辽阳城外,把建虏逼在城里不出来之后,并没有多少汉人百姓逃出来。

在李来亨所部继续耗在辽阳城外的这几天,这些汉人百姓就听了朝廷王师的招呼,赶紧先一步南逃。

此时,李来亨看着一路之上相互扶持着南逃的这些百姓,不由得皱了眉头。

此前的时候,他在忙于战事,并没有具体去管这些百姓。这时候有时间了,他发现这些百姓一个个都犹如风中残烛一般,简直是在艰难地走着。

从辽阳那边逃过来,其实也就六七十里路而已,正常人走的话,两天的时间,应该是很轻松的。然而,眼前的这些百姓,就好像已经走过了万里路一般,非常地疲惫,非常地艰难。

有的人,互相扶持着在赶路;有的人,走两步歇一步;还有的人,甚至是在往南爬。

他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眼神中,无比地渴望南边。

看到这一幕,李来亨叹了口气,当即下令道:“前后哨探的夜不收再远探一些,其他将士,一人带一个,捎他们一程吧!”

听到这话,他的亲卫有点哑然,便连忙提醒道:“大人,我们这还在辽东腹地,并不安全,万一遇到建虏怎么办?”

“所以我才要夜不收的哨探范围更远一些!”李来亨听了,便解释一句道,“就他们这走路法,猴年马月才能回去辽河边!”

听到这话,亲卫还想再说什么,李来亨见了,便又补充说道:“救回去的百姓越多,朝廷就越重视,我们的功劳就越大,明不明白?”

一听这话,他身边的人便都恍然大悟,马上就去办了。

做点善事积德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大的功劳,那自然是乐意的了。哪怕有可能会冒点风险,也是值得了!

对此,李来亨其实是衡量过的,并不是说他大发善心,没有原则。

除了他刚才对亲卫所说得原因之外,此时的他,也已经肯定,至少这附近的建虏没有骑军,就对他们形成不了威胁。

至于他们的战马,会多一份负重。事实上,他心中可以肯定,这一次突袭辽东之后,肯定有不少战马会废的。

既然如此,趁着废了之前,多利用一点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