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出了一个兴国公又怎么样,有钱了又怎么样,这外忧内患之下,大明还能撑得下去么?

祖大寿的这个想法,在八大晋商的消息传开之后,他便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又不由得对大明能否坚持下去抱有了一丝希望。特别是因为这个事情,建虏明显表现出了对汉人的不信任,包括对他祖大寿和他这一系的人。

为此,祖大寿藏在心底的念头,便又重新冒了出来。只是这一次,那个兴国公掌权的话,他不了解,就不知道如果他逃回去的话,是否依旧会受崇祯皇帝信任?

如今,洪承畴竟然要帮建虏谋划占据秦地,然后从秦地虎视天下。哪里可没有山海关可以守。而且建虏拥有了潼关,进可攻,退可守,那建虏和大明的态势真得会非常不一样!难怪皇太极会把洪承畴当个宝一样,立刻便养在宫里了。

该怎么做呢?祖大寿想着这些,有些头疼了。

之前已经逃过一次,因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祖大寿知道,他是被建虏重点监控的人物,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再逃了!

想了半天之后,他心中便有了决定,把此事传出去,告知他的外甥吴三桂。不管朝廷有没有余力守住秦地,总算是有个警告不是!

这么想着,祖大寿便立刻动笔,写了一封密信,至于这份密信最终能不能安全送到明国,就只能看明国那边的运气了。

随后几天,局势更为明朗。

洪承畴画出了详细的陕西山川地势图,连着几日,都在宫里给皇太极和其他几个和硕贝勒讲解秦地的情况。

之后,皇太极传下旨意,开始征集全国能征集的兵力,并传旨给蒙古诸部,以及朝鲜,都要求他们派兵会盟。

辽东这边,不到半年的休整,就又是战争的气氛了。

第291章 你来我往

对于这次的出征,皇太极是以占领秦地为目标的。不过建虏终归是人口太少,但是洪承畴给出的建议,就是收买秦人,并驱使秦人为大清所用。如此一来,便能解决大清兵力过少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了封赏投降秦人的问题,皇太极虽然身体不好,但也准备亲自出征。如此一来,他随口就能封赏出去,收买人心也不耽搁时间。

同样,为了确保一次成功,有效地利用第一次攻打秦地的突然性,皇太极也准备集结尽可能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