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走?”张明伟听了,微笑着摇摇头道,“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鼓动,赶走他们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在朝堂上奈何不得他,就又想出了这样的招数。
总之,朝中很多人对于他的出现,绝对是非常不满的。一招不成就又来一招,哪怕是暂时威胁不到他的权势,也想着先搞臭他的名声,然后再后续出招。
这么想着,张明伟不由得便是冷笑。
他早就有这种心理准备了,那些人也绝对不可能会乖乖就范,总要经过多次的血与火,人头落地才行。
张明伟正在想着时,就见那边的国子监监生们已经发现他的到来,便蜂拥而来,气势汹汹的,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架势。
事实上,在明末这个时候,秀才这一阶层的人,其实是非常嚣张的。兴风作浪,扰乱衙门办公,简直不要太平常。
地方上,这群人有功名在身,已经脱离普通老百姓的范畴。他们的身份,也开始让他们接触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了和官场上人物勾搭的基础。
而明末风气的败坏,又让这群人为了利益无所顾忌。比如说,地方上新任主官要想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取得他们的拥护才行。如果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那真得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之所以如此,一是他们大都是本地人,而主官都是外地人,这就让他们有了本地优势。
第二,他们熟悉地方民情,有一帮子利益瓜葛的人,能鼓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民众跟着一起闹,声势能搞得很大。
事实上,这个事情在明末已经非常常见了。
有名的,比如苏州民变,也是这些人带头,和万历皇帝派出的太监闹,甚至还烧衙门,杀人等等。然后,就有了复社领袖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这是他的扬名之作,让他名声鹊起。
不出名的,那就更多了。有历史记载的,南方多个地方都曾发生过生员驱逐县官,攻占县衙的事情。
明末这个时候,风气就是这样了。很多地方主官不敢得罪他们,自然就只能和他们勾结,所做之事也就只代表了他们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利益,和普通百姓的利益自然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