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说,他是想起了张明伟之前推荐的准首辅,有胆有识有眼光的堵胤锡,也是在地方任职而已。
张明伟听了,这还不简单,劣币驱逐良币而已。朝堂之上,最是权力斗争,角力之所在。当大部分官员都是那些劣币的时候,就不会容忍良币的存在,被排挤出京师,都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稍微解释后,崇祯皇帝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恨声说道:“先生多给朕举荐些真正的人才,这样朕就能把朝堂上尸位素餐的都给一扫而光!”
听到这话,张明伟稍微苦笑了下道:“陛下,非常有名的,我肯定记得,能马上给陛下举荐。但是,毕竟相隔了四百多年,而且我也不知道我会有穿越这么一回事,因此有些人,有些事,都是遇到了才会想起来的。”
崇祯皇帝听了,虽然知道这是实情,但他还是不甘心,便期待地说道:“要不,先生再想想,不管怎么样,再想起一个也行啊!”
这求贤若渴的样子,让张明伟有点无奈,看来还非得满足一下崇祯皇帝的要求才行。
于是,他沉吟了一会,忽然想起一个,便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崇祯三年初不是建虏入寇,昌黎县令左应选却守住了城池达七日之久,迫使建虏无奈退去。这个人才,是可以用的啊!”
“……”崇祯皇帝听得愣了会,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这个左应选么?
想了半天之后,他忽然想起来了,便悔恨地说道,“他后来被周延儒这贼子带头弹劾,朕信以为真,就谪戍汾州府去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认清了周延儒是什么样的人,自然知道,被先生举荐,被周延儒弹劾的人,那绝对不会差,因此,就后悔自己误听了奸人之言。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向门口内侍下旨,召左懋第即刻进京。而左应选也官复原职,同样立刻进京。
安排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都有点不敢问了。
因为问一次,就是证明他眼瞎过一次……
崇祯皇帝很快另起了一个话题,关心地问张明伟道:“锦衣卫中那些人都已经处理了,那没有老手可用,不知先生打算怎么做?”
听到这话,张明伟不由得一笑道:“陛下,还记得那个来刺杀我的周文镇么?我就让他们戴罪立功,替我打探消息,盯着重点关注的那几个人。他们想要得到赦免,就肯定会尽力。锦衣卫这边,还在整顿中,一时半会倒真得没法派上用场。”
“哦!”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便又问道,“锦衣卫一系中抄家所得,都用于锦衣卫的重建,不知可以支撑几时?新兵的训练,先生又是怎么样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