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页

李贤说道:“陛下,欲成大事,首在得人,陛下欲征瓦刺,也是先得孟,杨,石,郭诸将而后行之。”

“陛下欲变法度,却不知道陛下得何人而为之?”

朱祁镇心中顿时一愣,默默思索起来。

李贤前半生大多吏部,对百官的思想太明白不过了,说道:“陛下,臣敢说,行臣之策,其中艰难之处,比比皆是,但是却有一些大臣会拥护,比如王骥,王文,何文渊,耿九畴,此等是清节敢言之臣。”

“即便如此,臣也将京察大计在前,行大事在后。”

“不知道陛下所得何人,能为此事?”

朱祁镇暗道:“丘浚是做不了这样的事情。”

丘浚是有几分大器晚成,他中状元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不算年轻了,但是他的能力资历,决计不可能坐稳首辅之位,更不可能领袖群臣,将变法大计推行下去。

朱祁镇无数想法真要说出来,大明朝廷之上,敢于追随他的大臣,不过几个人而已,朱祁镇细细想来,无非是刘定之,徐有贞,等如是几个人。

要么是朱祁镇一手栽培,牵连太深,要么是功名中人。并不在乎什么清议。

朱祁镇心中暗道:“莫忘记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法度本身立意在很多方面都是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都有问题,但是真正让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却是王安石用人的问题。再加上党争分歧。

徐有贞这样大臣,估计朱祁镇想要做什么,他都会支持。

但是他做事朱祁镇真放心吗?

徐有贞在朝鲜怎么做,朱祁镇都不会在乎,毕竟朝鲜新定,就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酷吏,同时,朱祁镇内心深处,也不将朝鲜百姓当成大明百姓。

但是朱祁镇不能不将大明内地的百姓不当成大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