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看似说一个简单的官员调动。
其实说的是两个字:“变法。”
朱祁镇之所以看中丘浚,就是丘浚文章之中,能被朱祁镇提炼出变法的思想。
朱祁镇让丘浚在身边一段时间之内,就丘浚殿试的文章为题目,多次与丘浚讨论。在丘浚的文章之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君居圣人大宝之位,当体天地生生之大德,以育天地所生之人民,使之得所生聚,然后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然人之所以生,必有所以养而后可以聚之,又在乎生天下之财,使百物足以给其用,有以为聚居衣食之资而无离散失所之患,则吾大宝之位可以长保而有之矣。然有财而不能理,则民亦不得而有之。所谓理财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各有其有而不相侵夺,各用其用而无有亏欠,则财得其理而聚矣。”
看似这一段话,类似于道德文章,乃是正确的废话。
但是在朱祁镇看来,虽然并不完全,但却也可以作为变法的总纲之一。
在这一段话之中,朱祁镇分析出几个提纲。
第一,否定了天下财政有定数,不在官则在民。这一点是用来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赤帜。
第二,那就是提出积极的财政主张,就是人君,或者政府,必须用办法养民,使之有所生聚。看似很简单,其实如果发散开来,就是而今政府一定要保持就业率的政策延伸。
第三,就是否定了百姓求利是不对的理论,甚至以各有其有不相侵,朱祁镇可以延伸出一部民法典来,专门处理一些商业上的纠纷。
如此一句一句一条一条。
都能给朱祁镇发挥的余地,而且很多地方与朱祁镇之前的政策,也是暗合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朱祁镇登基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在打败瓦刺之前,朱祁镇不敢深入大明体制的改革。
一切一切的改革都是为了打败瓦刺。
在大明百官之中,不过是因为战事的权宜之策而已。
而今瓦刺已经不是大明最大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