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充嗣直接选择留在临清,帮王渊应付官面上的事情。
有了李充嗣帮忙,什么事情做起来都名正言顺。因为兵备道官员职权很杂,不但可以调动地方部队,后来甚至还监督学政,连科举都能掺和一脚。
右副都御使和工部侍郎来到临清之后,李充嗣天天陪他们打太极拳。
想管事?很抱歉。
想查账?请随便。
只三天时间,新来的两位大臣,就彻底宣布放弃,直接跑去跟知州马纶吟诗作对。
这账根本不用查,一看就知道没油水,因为耗费的钱粮太少,少得让人怀疑王渊在搞豆腐渣工程!
眼看着即将开春,王阳明终于来了,刚好能够分一份政绩。
第239章 昏官?好官?
还记得在贵州之时,主动宣传王渊是神童的布政使郭绅吗?
这次跑来临清州的右副都御使舒昆山,便是同一类人。他没有别的本事,就字儿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喜欢到处题词刻碑,也喜欢写文章歌颂同僚。
去年,舒昆山以右副都御使的身份,被派去延绥当巡抚。
好家伙,延绥可是大明九边之一,他当巡抚没留下什么政绩,反而留下不少边塞诗。跟自己的师爷写诗唱和,跟兵备道官员写诗唱和,反正就是到处巡查边务,巡查完毕之后就写诗留念。
不是说不能写诗,而是他写的诗也太多了,相比起来却没干啥实事儿。
舒昆山这家伙,也是三朝老臣,比李充嗣的资格还老,且脸皮比城墙还厚!
他是在延绥巡抚任上,被言官弹劾回来的。按理说应该避嫌,不管有没有问题,至少得做样子辞官。这家伙非但不辞官,反而还想着升官,搞得满朝哗然,弹劾奏章一度超过了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