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异人刚进王宫,就被吓了一大跳,好多的人,放眼一瞧,只见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赶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这些官员相互见了面,只是点头示意,或是拱手一礼,并没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
依秦异人的印象,在山东之地,一遇到朝会,官员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议一些事,他们中有些是为了国事,有些是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
秦国官员却没有聚在一起,这还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没有聚在一起,反而各自忙着事情,多为处理政务。要知道,秦国的官员很勤奋,他们之所以勤奋,在于秦国不能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务就要当天处理,若是有所积压,要被治罪。是以,秦国官员不得不勤奋,一有时间就要处理政务。
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也不能闲下来。
这些官员更有一奇,那就是他们风尘仆仆,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山东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吏员十之六七来自山东。
冬日大朝会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会接到秦昭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昭王的训示,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日大朝会,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象山东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荀子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天下的潜质,荀子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中国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国的王孙,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山东之地,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在秦国,秦异人只是得到点头示意,还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有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