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的才智不凡,很得秦异人赞赏,一直把他视为腹心。尉缭也有心追随秦异人,不过,他有一件难以放下的事,那就是著兵书。
《尉缭子》一书,不是尉缭一个人写就,而是集中尉氏四代人的努力。包括尉缭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在内,已历三代了。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尉缭无论如何也要写成。
若是不能写成的话,那就是愧对祖先了。
秦异人很想让尉缭随他入秦,也知道这太强人所难了,笑道:“既如此,我就祝你早日写就兵书。到那时,你就来找本公子。”
“公子放心,这不消说。”尉缭对秦异人大是佩服,若他真要找一明主,舍秦异人其谁欤?
“还有,秘兵之事,还请你多费心。”秦异人笑道。
“公子放心吧,我一边写兵书,一边打理秘兵,不会有事。”尉缭信心十足。
“公子,我就不随你入秦了。”黄石公也来告辞。
“嗯。”秦异人大是意外,道:“黄石公,你为何不入秦?”
黄石公很得秦异人器重,他才智不凡,是秦异人的左右手,按理说,他会随秦异人入秦。然而,他却来告辞,秦异人还真是想不明白。
“公子,黄石也想随公子入秦。”黄石公脸上泛着笑容,解释道:“然而,公子你是知道的,中牟一战,秦国大获全胜,山东之地再无与秦抗衡之力,只要秦军大举东进,一定会夺取半壁江山。秦军眼下休整,是因为师出数月,兵老师疲,不得不休整。一旦开战,必是需要大量的消息,我这是提前做好准备,趁着秦军休整期间,大举搜集消息。”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情报的重要性,黄石公深谋远虑,提前搜集情报,为秦军东进做好准备,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嗯。”秦异人重重点头,大是赞赏。
“要是我没料错的话,公子此次回秦,必然会深得秦王赏识。公子来年还会随军出征,若我能搜集到有用的消息,这对公子有着莫大的好处。”黄石公笑着道。
如今的秦异人早已不是当年被逼前去邯郸做人质的那个秦异人了,他已经名动天下。抡材大典上,秦异人大放异采,成为天下第一名士,名动天下,为人所重;邯郸之战,他小露锋芒,让秦军在城上跑马,让人震惊;出计伏击信陵君,干脆利索的干掉二十万魏军;策反后胜,一举全歼韩赵燕楚四国之军……
更有灭赵的大功,秦异人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他挟如此大功还国,若是秦昭王还不重用他,还不赏识他,那就是瞎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