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

由于唐朝人对民主集中制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左少阳原先料想的委员会制度没办法实施,都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最后,还是搞成了成了会长负责制。也就是由左少阳负责全面工作,负责重大决定的批准,马周协助并负责基金会的日常事务工作,三个帐房负责记账和财物管理,杜敬负责监督。

商量之后,决定第一步先在京城建立三个义诊医馆,杜淹在京城南部平民区本来就有三个医馆,直接拿过来就可以用,另外,杜淹还有两个药行,分别在东市和西市,也全部作为下一步供应药材的基地保留了。

杜淹在京城还有几家米行和仓库,也全部保留,用来存储和变卖粮食。

在医馆的取名上出了一点小麻烦,左少阳让大家出主意,因为各地要设立分馆,所以京城总部的叫某医馆总馆,各地的以州县命名,叫某医馆某州(县)分馆,这个没问题,但是,具体医馆该叫什么名字,众说不一,马周提出叫“黎民医馆”,侯普说就叫“百姓医馆”,杜敬说叫“白丁医馆”;因为老百姓都戴黑色头巾,所以吉算子建议叫“黔首医馆”;杜帐房更是直截了当,建议叫“草民医馆”。

左少阳觉得都不好,突然想起文革的时候乡村医生的称呼“赤脚医生”,灵机一动,道:“干脆就叫‘赤脚医馆’好了,咱们将来不仅要在城里坐着等贫穷百姓上门求医,还要走村串寨到田间地头去给老百姓送医送药!突出一点,那就是用脚底板走路,服务老百姓!”

虽然马周等文人觉得有些土,但是,本来就是服务百姓的,百姓能看得懂就行,而且这样个亲切,比白丁、草民之类的带有一些轻贱的称呼要强得多。所以,都赞成用这个名字。杜敬和杜帐房虽然觉得太直白太土气,但也没有提出异议,因为这个称呼是会长提出的,不好多说什么。

名称定下来了,京城的总部叫做“赤脚医馆总馆”,其余两个分属东西的医馆叫“赤脚医馆东南分馆”和“赤脚医馆西南分馆”。将来各地州县设立的,也以此命名,比如合州的就叫“赤脚医馆合州分馆”等等,而专门负责药材供应的就叫“赤脚医馆东市药行”之类的。

接着任命三个医馆的掌柜,总馆掌柜由医举榜眼邱一壶担任。邱一壶当了个散官,闲居在家,已经联系他了,他愿意到基金会做事。

另外两个医馆的掌柜,经过与孙思邈和许胤宗商议,分别聘请孙思邈的两个徒弟守志子和许胤宗的徒弟卢林担任。这两人也是京城名医,一直在孙思邈和许胤宗的医馆坐堂,不仅医术高明,而且为人稳重,沉着老练,通达事故。

东市西市两个药行,还有几家米行的掌柜,则全部撤换,由祝药柜推荐的两个人选,以及瞿老爷子推荐的人选担任,都是多年从事药材和粮食生意的老行家,是信得过的人。

商定之后,许胤宗建议,杜淹拿出这么一大笔巨额资金办这个济民的医馆,现在他不当官了,能否也给他一个职务。

左少阳表示,如果他辞官成功,不当官了,就任命他为名誉会长,对外代表医馆从事一些协调各地衙门,接待来访等礼仪工作。

可是,事与愿违,随后几天里,传来的消息却是,杜淹的辞职被皇上否决了,皇上只让他安心养病,不同意他的辞职。

当杜寅一脸惶恐地将这个消息报告左少阳,并一再发誓说父亲杜淹绝对是真心诚意请辞,只是皇上坚决不许,所以父亲实在没办法。还请左少阳谅解。

左少阳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请孙思邈进行核实,回来告诉左少阳,的确是这样,杜淹的确打了一份长长的辞职奏折,但是皇上没有批准。至于其中杜淹是否搞鬼了,不得而知。不过孙思邈问了皇上,皇上的确表示国家社稷还需要杜淹出力,现在还不能让他退隐。看来至少皇上那里表面上是不让杜淹辞职的。

左少阳又请孙思邈去大理寺打听一下杜淹案件的进展,反馈的消息是进展缓慢,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杜淹指使他人谋害牛把式和甄权的确凿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