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

与此同时,开封府下属十六县及其余堡寨各留守司军兵,包括驻滑州之八字军,均收到以东京留守、副留守、开封府通判(宗颖新任之职,由杜、郭二人推荐,并报请扬州行在请准)联名署印的文告,要求各军自守本城,严防金军,内乱之事已平,各军严禁私自插手,违令者以作乱论处。

事实上,驻守在十六县与各堡寨的留守司官兵,根本就不想趟这浑水。比如当初李横、李忠围攻黑阳山之张用时,毗邻的阳武城守军就没有参与,只是为二李军兵提供食宿便利而已。因此文告一下,各留守司军兵本在犹豫观望的心思一下稳了下来,按兵不动,偃旗息鼓,坐视城外各路义军被那支虎虎生风的大军,一一收编整合。

天诛军兵临城下,坐困愁城的杜充终于让步,让出了河北义军的收编权,同时摆出了和平解决事端的态度。而这也正是狄烈所要的结果,他既无足够的实力、也无充足的时间、更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围攻东京。他所要的,就是这几十万人而已,既然杜充给了,他自然也就不为己甚,见好就收。

从十六日开始,整个京幾路都处在一片繁忙之中,齐聚东京的天枢城各文武将官都在忙碌着。傅选以张荣大军为后盾,在张用、李宝、李贵、丁进等劫后余生的义军首领的协助下,全力整编重创后混乱无序的河北义军;马扩则与宗颖加紧谈判进程;张锐则领五百兵驻守万胜门,保持对汴梁的压力;狄烈则携赵梃与一队猎兵,分别拜访十六县及诸堡寨的留守司官兵,当然,还有滑州的八字军。

五日之后,成果颇丰。

傅选的收编行动很顺利。不得不说,杜充这次对河北义军所下的狠手,是坏心办好事。河北义军中,最大的两股势力,王善与杨进,包括他们手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亲信头目,尽数被戮,两寨高层,被清洗一空,权力出现极大真空。这个时候,谁掌握了这两大势力的领导权,谁就能重新培植骨干,彻底洗牌,将王、杨二人的影响力抹去,把这两支大军,完完全全掌控在自己手里。

收编一支军队,无非是“恩威并施,权利并济”这八字决而已。天枢城对河北义军,有挽狂澜于即倒的再造之恩,亦有半日破三千敌之威,至于权与利方面,更是在早前王善与杨进尚建在时,就认可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收编自然就水到渠成,顺畅自如。

虽然在此役中,义军士卒损失过万,百姓死伤也达数万之多,但付出这样的代价,换来一个迅速而彻底的合并机会,还是值得的。

狄烈亲自出马,尽量游说留守司官军,赵梃也亮明国公身份,现身说法。不少留守司官兵,自宗相去世后,对杜充心怀不满,闻知太原利好之局面,兼之又是皇室正朔所在之地,心动者不在少数,有意随河北义军北迁。狄烈也向王贵、徐庆抛出了橄榄枝,这二将自打目睹了天诛军猎兵汴河歼金兵,又仅凭二千余军兵,就将东京闹了个天翻地覆,也是心向往之,只是还有一桩事未决——大哥岳飞是什么个意思?

如果岳飞留在太原,王、徐二将自然二话不说,带着合家老小就北迁。但若岳飞只象宗颖说的那样,半载之后,就轮换回来,那他们这么做,就违背了岳大哥的意愿。所以王、徐二将表示,此事未可立决,须等岳大哥回信再说。

狄烈表示理解——在自己的重点“关照”下,岳飞肯定回不来了。所以,王贵、徐庆北上太原,也是迟早的事。

八字军那边,果然不愧为王彦的死忠,统制以上的高级将领,无一愿归附。但部分统领、副将及军兵,却对天诛军击溃桑仲、二李大军后,并未赶尽杀绝,反而及时给予救助,并且俘虏也不加虐待,更放归滑州之举,表示感激。觉得在八字军中呆下去没有希望,遂转投天枢城。这部分约有千人,加上家眷计三千人众,人数不多,却是一个风向标。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字军将士终有一日,会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可靠选择。

这边收编义军官兵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那边谈判的进程,也接近收尾。天枢城方面要求不算太高,马扩又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外交家、谈判老手,自然也就为天枢城争取到相当不错的结果。

东京留守司方面,同意河北义军全部通过滑州黄河大桥北上,并提供数十万北迁军民一月基本口粮,同时提供部分车辆、骡马、牛羊等迁徙、生活用品。留守司将传信至安利军与相州,沿途予以方便,并保障安全。

天枢城方面,天波水师在迁徙完成之后,即时撤出万胜门。在此期间,保证不对汴梁城与附属各州县发动攻击。天波水师驻守万胜门期间,一应粮秣所需,由汴梁城供应。此外留守司对“误袭”天枢城主一事,表示万分歉意,愿意补偿若干钱粮财帛。至于具体数目,自有双方派目吏随后细谈,反正对于补偿结果,狄烈挺满意。

以上是主要条件,再往后就是一些细节,还包括之前宗颖提到过的太原与东京的守望相助,友好往来。不过,这些东西在宗泽去世后,就已经没了意义——杜充的东京,与宗泽的东京是两码事。现在的天枢城,与东京之间,如同宴席上两个表面谈笑风生,却暗藏杀机的对手,只隔着一张桌案,不定什么时候,就拔刀出鞘,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