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烈这个假设,令文武将官们齐齐吸了口凉气。若当真出现这样的局面,不消说,天枢城一定会遭到重大损失。东面有个奈何关还好,运用得当,几百人就可挡住千军万马;但西面却没那般险要的地势,而且平定城外方圆百里的村庄田地上,尽是春耕的百姓,一旦铁蹄闯入,后果不堪设想……
杨奋轻吁一口气,道:“还好,眼下东边真定府的金军,已被我军重创,短期内是不可能再对我天枢城造成威胁。而西边的太原,趁其尚未对我军足够重视,先斩其爪,继夺其城(寿阳)。便如城主所言,只要寿阳这把锁不被打破,平定以西,甚至整个平定,都可安然无虞。”
众将连连点头称是,对当日奈何关之战的意义,又多了一番新的评价。
“眼下是三月,真定金军无力再犯,太原金军仍小觑我军——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时间拖到六、七月,甚至八、九月之后呢?我们是准备得更充分,战斗力更强了,敌人呢?半年之后,真定府的金军兵力是否恢复到去年九月前的状态?现在在京东、江淮一带与建炎军打得不可开交的金东路军兀术部、斜卯阿里部、完颜奔睹部会不会被完颜宗辅调回来?当我军击破韩庆和部,攻取寿阳,形成威胁太原之势,正攻略关中的完颜娄室、肆虐京西的完颜银术可、完颜拔离速等西路军大将会不会率部汇聚于太原,对我军形成绝对优势兵力?”
狄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可能,将在座所有将官们彻底镇住,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是啊,你准备好了,敌人也不会停滞不前;你变强了,敌人也不会还是那么点可怜的力量。你困难,敌人与你一样困难,而当你度过难关之后,敌人的力量同样也会有长足进展,无论比人力、物力、兵力,金军都要强过天诛军太多。眼下金军东西两镇,一个是没缓过气来,一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旦等东面之敌调兵遣将完毕,西面之敌从损兵折将失城的打击中揍醒过来,天枢城还是象现在这样从容布署、游刃有余吗?
只要想一想,东西两路大军,全部如临大敌地对天枢城虎视眈眈,聚集大军形成合围之势,所有人都不禁感到头皮一阵发麻。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真定府那边是不消说了,那位右副元帅只怕狠不得咬下狄烈一块肉来,手中但有足够的兵力,谁都不会相信,他能忍住不对天枢城动手。
而西边的太原呢,没错,眼下完颜突合速没太把天诛军当回事,可一旦天诛军按计划歼灭韩庆和部,再夺取寿阳城,只要完颜突合速还没有自大成狂,铁定会将天诛军当成大敌对待。被敌人重视,感觉上是不错,但面对千军万马时,可就没那么爽了。
难道真的就如城主所言,要么不打,要打,就直接打到别人家门口?!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太原攻略(下)
看到会议厅内众将脸上或郑重、或恍悟、或惭愧的表情,张角牵了牵嘴角。这位令人看不透的城主,总是能将他的意愿与决心,一点点地灌输给属下,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进而扭转他们的思虑。这样力排众议,决定一场战争的事情已发生过多次,从第一次奈何关之战,到饮马滩大战,再到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他的决定,永远充满着冒险精神,这一点,与这个时代大多数中原出身的将领那种保守思维截然不同,倒是与屡屡弄险却常常获胜的金军战将很相似。同样的,过往辉煌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冒险是成功的,而这一次,又会如何?
看到众将已经初步认同自己的观点,即这个时候恰恰是攻占太原最好的时机,狄烈趁热打铁,再次抛出一个极具份量的砝码:“我军要面对的敌军总兵力,是寿阳城韩庆和三千契丹兵及一千守卒,太原城完颜突合速的七千兵马,合计一万出头,至于太原周边,诸如盂县、天门关、榆次、平城、太谷、祁县、文水、清源等城池,兵分且寡,无法形成合力。这些县城的军兵老实呆在城池里,我军要歼灭或许会费些手脚,但若其不知死活出城救援太原,则无异于自寻死路,相信以我军之独立师如今的装备战力,打这些杂牌军不成问题。”
“综上所述,我军此次太原战役,只需歼灭太原一万敌军,即可达成战役目的——如果这一万敌军,全龟缩在太原坚城里,或许我军真难以打下太原,但若将敌军引出城呢?”
关忠勇眼睛一亮:“若能将太原金军尽数引出城……呃,这不太可能……嗯,最少引出一半,若能将过半金军歼于野,则拿下太原的把握将增至五成。”
众将纷纷赞同,并踊跃发言,最后一致认为,只有在野战中歼灭一半以上太原守军,拿下太原城,才不是空想。
张立已经开始分析:“韩庆和三千契丹兵,我们吃定了。下一步就是想法子再引出三千以上的金军出城,然后设伏聚歼,如此太原战役方有胜算。”
眼见整编师那一群将领,如杨再兴、何元庆、关忠勇、张立、释智和、杨折冲及高亮等人,开始热烈地讨论怎样将金军引出来,聚而歼之。独立师这一边,傅选、王忠植、赵邦杰、刘泽等面面相觑:这些家伙自我感觉太好了吧?韩庆和的几千契丹军是那么容易吃的?完颜突合速这样身经百战的战将,又岂是那般轻易被引出中伏的?这个能以几百骑就击溃数万宋军的龙虎大王,如果当真率数千骑出太原,不过战兵不过万人的天诛军,难不成比宋军西军强十倍?否则谈何歼灭数千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