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页

只不过此刻是二人风雨之后,他又怎么忍心责备眼前的弱女子呢。想来她的担心,大约总是来自于她的兄弟贾似道的,不然整天呆在深宫里她,哪有什么“风”好闻呢!估计又是要向自己撒娇,给兄弟求些个什么吧。因此宋理宗赵昀也就没有当回事,只是淡淡了应了一句。

“害怕什么,如今正是风平浪静的时候,朝廷哪里又会不安呢!”

是啊,对于宋理宗赵昀来说,只要不是蒙古人犯边,这大宋的天下哪里又有什么不安呢。至于说小小的百姓们生活如何,只要饿不死,他们总还是要父母官的,自己这皇上又有什么要值得担心的呢?

“皇上,我听说蜀地那里有人妖言惑众,擅杀朝廷命宫。想来余大人总是为了边关的安全,因此并不清楚匪人的打算。我还听说过,那些人来自高丽的济州岛,此地据我大宋不远,又远在海岛之上。况且风闻那是那个被贬湖州的济王之后,倘若他们真的凭借着火器做起乱来的话,又当如何是好呢。如果此刻有人统一支大军,借着边关战事不紧的当儿,灭了他们恐怕才能永绝后患呢!”

宋理宗赵昀当然不会只听贾妃的话,就决定这么严重的事情。因此他只是晃了晃贾妃的肩头,随后搂着她的娇躯打算沉沉睡去了,甚至还不轻不重的训了她一句。

“爱妃,此事又与你何干,你只在这后宫里好好的呆着,外面的事情自然有朕去做主,快停下你的小脑袋,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吧。”

贾妃当然是懂得把握的人,她才不会因为这件事,去惹宋理宗赵昀的不高兴。这时她停下了啜泣,钻进宋理宗赵昀怀中。至于兄弟交待的事情,想来种子已经种下,就只待个机会发芽就好了!

第77章 狗急要跳墙

事实上,枕旁风的力量是极强大的。历史上也不乏被枕旁风吹掉了脑袋的大臣,随着贾妃在宋理宗赵昀的脑袋里种下这样的种子之后,事情随即就在前面提到的以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攻击余玠掌握大权“不知事君之礼”上爆发。自然这时的宋理宗赵昀,很容易就相到了贾妃的话。

这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贾妃埋下的种子也终于发芽,此事最后的结果如下!

就是先要余玠驱赶提供了火器的蒲金书等人离开,虽然此刻大宋的朝廷还不懂得制造火枪,但最少“轮回炮”、“手榴弹”只要有了样子都不是难事。甚至于火枪,虽然造不出来单兵使用的,但也制造了铜炮。

因为火药原本就是大宋的匠人们发明的,虽然没有国家的支持,让他们的发明从基本“爆燃”发生质的“爆炸”的转变,但当有了现在的样品之后,大宋的工匠们还是很快就仿造出来。结果与赵旭部下的作法相似,“轮回炮”、“飞燕iii型弩炮”以及短铳、“手榴弹”之类的火器,很快就仿造出来。毕竟这些东西的技术含量,原本就没有多少。

至于铜炮,事实上不过是放大了的火枪。这时的匠人们当然没有配制制造小口径的火器,但放大之后铸造青铜炮对于这时的匠人们倒不是难事。而且根据历史记载,1250年原始的火炮与火枪在大宋也都被制造了出来。

这些条件,奠定了随后发生的事情。

余玠为了向朝廷表示忠诚,他驱赶了蒲金书。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他手下的火器又被搜罗起来,运向京湖安抚制置使贾似道麾下的军队那里。与此同时,宋理宗赵昀也叫手下打造了大批的铜炮装在有水车的海鳅战船上,不管怎么样,很快就替贾似道打造了一支在大宋来说相当强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