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听到哈桑的话缓缓点头,他明白哈桑的意思。如果他手下的汉军人家,能够像是蒙古人那样,平时勤练骑射,自然不能随时征召到军队里杀敌。但问题是,赵旭用到的汉军人家,时常都是以种田又或者在他的城镇那儿务农为生,他们怎么可能学得到骑射之术呢?
因此赵旭刚刚开始高兴的脸上,立即又有了为难的神情。一直观察着他神情的哈桑,这时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心中一阵高兴,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为赵旭思考的。就赵旭身边此刻搜集来的汉军人家,脱离的蒙古人的欺压,自然心中是要感谢赵旭的。
到了赵旭这儿,也要受到重重的盘剥。但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赵旭是个汉人,因此在他的领地里自然也不会有蒙古人欺压汉人,算是给他的一些脸面。恰恰就是这个因素,受到盘剥的汉人百姓,心里却是感激赵旭的。
这件事在哈桑与贺齐来说,当然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汉人的领袖只有一个,那就是“华夏帝国”的皇帝赵伏波。而且他们两个,一人建立的是军方的势力,到时赵伏波来时,赵旭就会发现他的主力根本不是他的。而且哈桑主要是建立民间的势力,到时赵旭想找个忠诚于他的百姓都找不着,这才是哈桑最真实的想法。
“旭爷,这件事有两个手段可以用。一是我们把汉军之家挪到与高丽人边境的军营附近,或者干脆在高丽人那边建立个堡寨,为我们种粮的同时我们可以悄悄训练他们火枪射击。而且平时百姓们也要有些火枪,那样的话还有打些猎物添补家用。想来百姓们是喜欢的,而且战时征召入步兵,放枪先不必学了。另外我们在蒙古这边留下的人,以组织民团的名义,让他们时时练习火枪战术,到时同样可以轻松加入步兵。
这样一来,我们现在伪装成步兵的人,就可以在战时配上战马变成火枪骑兵。想来大汗也必不会让我们带着这些民团去和南边的什么人拼命吧!”
第53章 养虎易成患
赵旭听了半晌,他总算是听明白了。哈桑的意思是,把那些汉军人家多送到蒙宋边境,又或者说送到蒙古与高丽方面。用他们建立农耕小城的同时,发给他们火枪打猎。到时别的不要,皮毛送到自己手中就好。只是这火枪,又是大大的一笔开销。
虽然感觉到有点肉痛,但赵旭又想到,如此养兵、练兵、蓄兵全都做到了,而且藏兵于民这不大容易被亲王忽必烈发现。而且如此蓄兵,事实上比直接养兵要轻松的多。
到时真的与南方发动战争的时候,自己只消推托兵力不足,就足以不必亲上战场。到时就算催的急了,给他几万人去消耗一下,对自己来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这自然是瞒天过海的好计策,令赵旭欣慰的是,这个计策恰恰解决了自己心中的事情。
“唔,就是如此,哈桑军师你心中的智计还真是不少,到时可以连现有的兵丁也放一部分回家,这样我们手下军队不多,也不易引人注目。妙计、妙计啊……!”
“正是如此,旭爷,你猜过了眼前的事情之后,您只推手下兵多养不起,而且要说明是了王爷的大事才不得不征召了这么些士兵。想来眼前的事情过后,王爷汗位即得必有一忙,而我们则早是遣兵回家。一来一去冬过春至,恰让那些军士们赶得上家里的农活,却是一事几得的好手段呢!”
且不说赵旭与哈桑在旅行车里悄悄的商议,亲王忽必烈这里从自己面甲上的玻璃片里看着属于赵旭的,即威武又雄壮的火枪骑兵,他的心中不由的有些担心起来。虽然上一次赵旭助他打败了兄弟孛儿只斤阿里不哥,但赵旭又自做主张,得了几个小贵族以及将军部落的汉军,这让亲王忽必烈多少有些不舒服。
事实上更让他不舒服的是,赵旭为了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的家人,永远不会再与自己为敌,直接把他们卖到了阿拉伯人那里。虽然亲王忽必烈能够理解,但那终究是他的亲人。而且这件事恐怕在忽勒台大会上,会有人大做文章。
“唉,那必又要上演一番尸山血海的事情了,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