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要长治久安
想明白了这件事,游牧民族的作为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更深刻的看一下,那不过是农牧业对于工业征服的挣扎而已!就像是当年满清面对欧洲国家工业品的入侵,所表现出来的敌意在基本的认识方面是一致的。
当然,这绝对不是说一个民族没有自卫权,也不是说面对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抵抗或者投降之类的选择。而是说,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领导者,那么就应该明白,农牧业社会,最终被工业社会所打败只是一个必然过程,需要的仅仅只是时间而已。
那么清醒的领袖,就该明白进行工业革命以及科技更新的重要性,及时进行变革。在这件事上,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做的不错,而另外一个就是小鬼子做的不错。
所以的事情绕了一圈,最终还是证明,如果不紧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的却步而进行民族能力的改造与发展,那么必然被历史无情的淘汰。对于一个民族这样发展之路是残酷的,比如印加文明,埃及等等被大航海之初的殖民者掠夺、屠杀几近灭亡的历史事实就证明了这件事。不喜欢、痛恨、悲愤任何一种情绪都没用,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
作为这时掌握着未来科技的赵伏波,前面的事情大宋朝为何屡屡遭受欺侮他明白,后面的事情大航海之外,可以欺侮别人他也明白,就是当前的如何彻底解决中国周边千里的问题他就有些含混了。
杀,很容易做到。派几千装备步枪、火炮的军队去兜一圈,估计5-10年之内不会有问题。但将来呢?难道每隔几年就放下经济发展,来打一仗吗?
赵伏波不再问路易九世,他知道作为岳父,路易九世已经告诉他够多的东西,剩下的就是要他自己思考解决的办法。随即他向路易九世陛下告辞,接着跑到船头的撞角处,习惯性的把撞角当马骑。看着眼前迎面扑来的大海,晒着海上的太阳,赵伏波的思考早已经奔回到了大宋,以及未来华夏国建立之后。
他不担心华夏国的建立问题,因为他是大宋皇族,手中又掌握着绝对实力的军队。占领整个中原并不是难事,甚至速度也不会慢。毕竟全是装备着步枪与火炮的军队,并不担心受到什么强烈的抵抗,但长治久安才是问题之所在。
“光杀肯定不行,但杀是前提。杀掉十之八九之后,一来恢复元气慢,二来剩下人少了也容易控制!我们……”
渐渐的,新的念头在赵伏波头脑中成形。这是他从路易九世身上的学到的那种结合长远目标,对于事物进行统筹安排的能力。这将在赵伏波将来的行动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未来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赵伏波将执行以杀为主的政策。因为当一个民族的人口少到一定数量级别时,同时因为他们过度落后的生产能力,那么将就走上逐渐消亡的道路。最终这些民族与他们的文化,不过只是博物馆橱窗里的几件摆设而已。
然后按照老师说过的,将来某个国家搞得西部开发那样,画地为财不收税。等那些牧草丰盛之地变成农业产区的时候,自然就会更少人去游牧。最后画城为牢,幸存者必入城内居住。然后派出骑兵小队,到外面的草原上巡逻。发现一家就抓一家,没收了牲口送进城中。城外不迁入城内者一律杀掉,到时只消看好几座城,城外就算有一个、两个人,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到时城中给他来个同族不婚,加之有大量的汉人地主在那里,最多20年,草原上游牧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这当然是极端残酷而又不人道的手段,然而一个问题是,难道只有屠杀宋、劫掠宋人是人道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赵伏波这不人道而又残酷的想法,也就没有什么不对的了。在这个原本就残酷的历史时代里,再去空谈什么仁义道德,将是件幼稚的事情!大宋朝因为蒙古人的入侵,人口减少达8000余万人。面对这8000余万人的累累白骨和血泪,谈什么仁义道德都是愚蠢而又背叛了整个华夏种族的人说法。
在中世纪,原本就是一个“我不杀人,人必杀我”的时代。既然整个世界都是如此,那么想建立一个新的和平的世界,那么就一定要比那些喜欢杀人的人更加关于杀人。直到所有人都怕、都盼望着和平与安宁的时候,到时自然世界就太平了。
这时海上的风更大了,海浪也不似清晨出发时那么平和。风帆在水手们的操纵下,在桅杆上升升降降,航向出因为不稳定的风向而变得曲折。好在无论“大鲸级快速运输船”又或者是“秦皇a”,都是有些动力的船舶。虽然面对如此的浪头,它们也均可避免的要曲线航行,但总体上来说路的进展依然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