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化凤插上自己的旗帜后,就把蒋国柱一家老小都软禁起来,派他标营的卫士严加看守。蒋国柱一家感到大祸临头,整日哭哭啼啼,一边痛骂梁化凤狼心狗肺,一边还指望着蒋国柱能打过来。
今天,梁化凤突然亲自带了一队人马来到关押蒋国柱全族的地方,见大批甲士簇拥着梁化凤进来,蒋家的人不敢骂他了,不少人都开始腿肚子打哆嗦。
“老亲翁啊。”为了全族的安危,蒋夫人不得不出面与梁化凤套交情:“这些年总督待你不薄啊。”
“亲家母说的是。”没想到梁化凤居然一口承认下来,还重重地点了点头:“亲家母不必惊慌。不管怎样,难道我还能跟亲戚过不去吗?亲家母这便收拾东西吧,今天我亲自送亲家母出城,保证没有人敢动亲家母一根寒毛。”
本来梁化凤把蒋国柱的一家老小都抓起来是为了当人质,蒋国柱岁数不小了,除了一个儿子远在四川外,剩下的子孙都在南京城里。就是蒋国柱大发神威打回南京城来,梁化凤也能用蒋国柱的全家老小要挟他,让他投鼠忌器,不敢强攻南京。
不过蒋国柱并没有能够超水平发挥,他在池州进退失据,发生事变以后,除了两江总督的标营和身边的少量部队,其他的两江部队都乱成一团。本来梁化凤就是有心算无心,还有周培公的配合,拉成一条长蛇阵的两江部队接到梁化凤的通告以后,距离蒋国柱还很远,一时拿不到蒋国柱的命令。
如果是外人篡夺军权,这些江南的部队说不定还会试图抗拒,但梁化凤这么多年来在军中的威信仅次于蒋国柱,大家都知根知底。见是梁化凤政变,大部分军官顿时放下心来,根本不担心会被老上司吞并了自己的实力——大伙儿都跟了梁化凤这么多年了,本来就是他的人嘛。
对倒戈既没有心理负担也不存在未知的恐惧,江南军的官兵纷纷响应梁化凤的号召,带队返回了南京——剿邓总队也被周培公派来协助梁化凤了,总督大人那边消息断绝,军官只要不傻,就能明白到底哪边占优势。何况大家还得吃饭,各支部队都先后宣布支持梁化凤,不跟着梁提督走,先不说打仗,今天晚上立刻就没有饭吃。
早上梁化凤得到周培公报告,称蒋国柱已经认清了形势,知道凭他手边的军队连一个池州都没法拿下;而且就是这点部队也已经开始混乱,那些军队都知道蒋国柱失去了对大部分军队的控制能力,他们已经成为没有根据地的流寇。蒋国柱见标营都发生动摇后,就在周培公派去的使者的劝说下认输投降,在池州城外解散了军队,本人则进入了周培公的军中。
被蒋国柱解散的军队在总督大人宣布下野后,就成建制地向池州知府谢高投降了。谢知府当然也不会难为这些江南官兵,重新拨给他们粮草,就连蒋国柱的标营也由原来的军官带队,等待梁化凤的进一步指示。
蒋家人扶老携幼地出了南京城,梁化凤亲自把他们护送上了一条大船,还一个劲地安慰蒋夫人:“亲家母尽管放心好了,总督大人安然无恙,他的船票周布政早就给买好了;亲家母到了四川就能和总督团聚了。”
蒋家的船起航后,梁化凤还在岸边挥手告别。船渐渐远去,梁化凤这才收起脸上的笑容,而他身边的一个提标军官也才有机会再次质疑:“大人就这么把他们放走了?蒋逆可是当了十几年的总督啊。”
“如果是以前的乱世,当然不会放。”梁化凤遥望着那叶风帆,冷冷地答道。蒋国柱在江南的根基极深,根据传统的争霸模式,不但蒋国柱的家人一个也不能放,还要全力追杀逃亡的蒋国柱本人。不过梁化凤很清楚现在并不是传统的乱世了,他夺取蒋国柱的总督宝座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向明军多卖点钱,而没有和群雄逐鹿天下的打算。既然如此,梁化凤就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绝,反正将来他多半也会向邓名投降。
“为什么赵将军事先声明,只要蒋国柱投降就要保证他的性命无忧?”梁化凤又追问了一声,周围的标营官兵都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结果还是梁化凤自问自答:“四川这是在防备我啊,要是我不服从的话,四川就可以出兵护送蒋国柱打回来。真要是见到四川大兵杀到,再加上蒋国柱的手书招降,不知道多少城池都会不战而下。”梁化凤又哼了一声:“要是我想把江南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成都和北京就该不放心我了。所以我要给赵将军面子,一个人都不杀,大家原来是什么官还是什么;蒋国柱虽说是个威胁,我也好好地送他一家去四川,让成都知道我绝无逐鹿的念头,让我坐在这个椅子上他们可以一百个放心。这样,成都就不会琢磨着再来折腾我、赶我下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