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稍作停留后,祖泽溥就继续前进,直奔胶水河而去,打算先占据西岸阵地观察一下敌情。如果他的判断有误,邓名的后续部队已经大量赶到,祖泽溥也可以稳固防守,利用胶水河进行防御。
……
这时青州府的机动兵力已经完全被明军消灭,明军斥候毫无阻碍地一直侦查到青州府城旁边;而当祖泽溥的队伍临近后,明军发现清军探马四出,立刻就意识到这是清军的援军来了。
邓名在灰埠驿接到消息后,马上召开了军事会议。
“祖泽溥能动用的也就是他手里的标营,这支军队很多年没有打过仗了,之前和义军作战的时候,标营也不是主力。山东的清军主力一直包围着于七的山寨,不会这么快就赶到这里。”邓名立刻拿出了早有准备的计划:“义军留下三成保护河东,我带领全部三堵墙和游骑兵,还有义军的主力渡过胶水河,到青州府去迎战祖泽溥。”
高云轩等人显然不太熟悉邓名的战术,他们得知清军前来,第一个念头就是应该防守在胶水河一侧。
“以我们现有的兵力,根本无法处处防守。”邓名虽然武装了不少江湖好汉,但他们还没有时间建立上下级组织,也没有进行过战阵的训练。如果靠山东义军防守河流,那明军晚上绝对睡不着觉,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就被清军给突破了。
闽军还在装卸船只、建立仓库和兵站,邓名虽然可以把他们调过来,但是那样的话就连后路都变得不稳了——现在若是交战不利,邓名还可以指望退回受到闽军严密控制的沿海地区撤退上船,而如果把闽军调过来,如果滩头阵地被某支清军端了,局面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我的亲军在河流上参加防守,就会分散得很稀松,而且渐渐被消耗光,一旦我的亲军被钉在胶水河上,莱州府的清军说不定又会跑来捣乱。”
毕竟决定大局的战场在徐州、在江南,邓名登陆山东的目的是为了给主战场赢得更好的战机,这个思路和在万县战谭诣没有区别,只是从战场升级到了战略高度。邓名也没有带来众多的军队,要是陷入消耗战,很快就会陷入窘境。
“或许我们可以先把鞑子引诱到河这边来,打他们一个埋伏。”高云轩觉得还是防守反击比较稳妥。
“不然,祖泽溥虽然大胆前来,但我的名气在这里,他到了胶水河边,一定会变得谨慎起来,生怕莽撞渡河会被我们伏击。他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很容易演变成一场消耗战。”邓名此次登陆就是冒险,所以也不介意继续冒险,把山东的局势彻底搅乱。要是他在最后关头却突然保守起来,让山东的清军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明军,那才是前功尽弃:“我们渡河去攻击他。”
永历十七年十月七日,渡过胶水河的明军四百八十名卫士和一千二百名山东好汉一直西进,在距离祖泽溥的大营五里外扎下营寨,然后就写下战术,向对方约战。
“我军利在速战,但是敌人利在持久,如果不尽快打完这一仗,莱州府衙门很快就会发现道路上的我军游骑都消失了。”邓名把战书写好,挑选了一个不知道明军和傅山叉议和的绿营士兵,让他给祖泽溥送去。同时让骑兵做好准备:“祖泽溥仓促而来,粮草应该也不充足,我估计他会接受决战。要是他不接受,我们就断他的粮道,逼他尽快决战。”
“为什么国公会认为祖泽溥会尽快决战?”吴月儿问道,邓名和传统的将领不同,军事会议也允许她参加。
邓名正要解释,吴月儿却出言阻止:“国公,让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