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我们从来不会抛弃朋友。”邓名断然答道:“莽白一定会被废黜,就算我们暂时与他何谈,目的也是为了最终废黜他的。”
“如果皇帝向国公下令呢?如果皇帝赦免了莽白呢?”一个缅甸长老很不谨慎地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明军之前表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让周围的缅甸上层人士都不再怀疑谁会是胜利者,但问题是这个胜利者不太可能在缅甸常驻——这固然有好的一方面,就是权利还是会被缅方的合作者收回,但危险在于若莽白选择了合作,而明军决定更换合作者的话,那这些出力的缅人就算是找死了。
这个问题明显有些尖锐,因此这个长老话一出口,就引来了不少责备的目光,中国人是有名的忠君爱国,至少口头上如此,这样一问岂不是逼得对方预留退路?
“那我不奉诏。”邓名想也不想的答道,负责翻译的华裔都惊呆了,半晌后才恢复过来,急忙把邓名的话叙述给缅方人听:“即使是皇上下令,也不能让我违反和诸位的协议。”
第019章 跋扈
邓名煞费苦心地筹建缅甸合作政府的时候,白文选在河西的进军给他添了不少麻烦,滇军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大批百姓外逃,寺庙也纷纷被烧毁。虽然明军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缅人心惊胆战,根本生不出抵抗的心思,但见到他们崇敬的寺庙被毁,家园被蹂躏后,缅人的愤怒也日渐高涨,自发地生出和明军作战的斗志来。
河东这边虽然没有受到川军的骚扰,但是河西的惨状也让东面的缅人异常恐慌,不少僧侣都跑来向邓名诉苦,同时发出委婉的抗议。
“巩昌王不是虔诚的佛教徒,而我不一样。”邓名只好一再解释,罪魁祸首完全是莽白,白文选和他的军队都是永历天子十分忠诚的臣子,现在他们对佛堂的敬意完全被对天子命运的担忧和对莽白的愤怒所压倒。
在努力地培育缅甸合作者的时候,邓名也把另立缅王一事告诉了白文选他们。这件事本来邓名想让使者转告,但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亲自去一趟为好。于是邓名就把手边的工作放一放,找个时间再次过丽江去追白文选他们。
冒名顶替的事让白文选和狄三喜哈哈大笑了一阵,他们两个也觉得这样做对王室未免太不尊重,于是邓名很认真地解释了起来。明军毕竟是侵略军,只要稍有见识的缅甸人,就能猜到明军多半无法在缅甸久留,既然明军不可能长期地给缅甸合作者撑腰,那么就不会有什么人敢站出来和明军合作。
因此,扶植一个亲大明的缅甸政府不但有需要,而且这个需要还极为迫切,不能多耽搁。除了时间方面的考虑外,选择莽鲁为缅王也有其他的好处。
“自古以来,国王的王位如果不是继承,就是征伐杀戮得到的。”邓名指出莽应龙就是靠武力夺取到缅甸王位,而他的子孙被视为合法的东吁王朝继承者:“如果我们扶持一个莽应龙真正的子孙坐上缅甸的王位,他不会一直感激我们的,迟早他会认为这是他理所应当的家产,把我们视为强盗,而且在缅人心里他也名正言顺;要是我们扶持庞高当国王的话,先不说人心问题,将来他坐稳了这个位置后,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莽应龙,到他子孙继承的时候也是名正言顺。”
“现在这个莽鲁并不是莽应龙的继承人,却坐在只有莽应龙子孙才可以坐的位置上,哈哈,邓将军好算计,他是两边不靠谱啊。”白文选翻来覆去地把邓名的话念叨了几遍,总算搞清楚了邓名的计划:就好比中国的开国皇帝,没有人能质疑他的宝座不合法,他的后代也因为继承权而获得了合法性;但如果一个人既不是大明的皇族、也不是自己开国,而且还非要自称大明天子,那他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
“现在我们还没有必要让缅甸人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将来若是莽鲁和他爹又动了别样的心思,我们就可以拿这件事做文章了。”邓名把自己和缅甸宗教人士的协议也告诉了白文选,并希望他们对那些支持明军的寺庙网开一面。
虽然白文选觉得明军不需要这些僧人的协助,不过他也承认邓名说得有道理,要是缅甸的亲大明政府能够站住脚的话,对云南是一件很有利的事,起码李定国不用担心来自南方的威胁了:“可是这样一来,莽白那奸贼是不是会对皇上不利?”
永历必须安然无恙,这是明军的共识。尤其是白文选把这件事看得更重,要是永历有个三长两短,恶名多半会扣在西营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