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渡江后也是去追击敌军的。”狄三喜笑道。他和白文选都见识过流民是如何被官兵的骑兵一冲而溃的,没有战斗经验的流民就是成千上万也打不过几十、上百训练有素的甲骑;西营的骑兵锻炼出来以后,在湖广、四川遇到承平多年的官兵时,形势又完全颠倒过来,上千明军的军户步兵会被几个、十几个西营的骑兵追着砍——既然缅甸是军户制度,而且也是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那狄三喜觉得他们和明军军户的表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我有一百五十名骑兵。”邓名因为没有见过流民和军户的惨状,所以是三个人里信心最不足的,听完白文选的计划后,邓名就表示愿意带着精锐的川西骑兵打头阵:“其中有很多三堵墙的老兵,我负责冲第一轮好了。”
三堵墙的名气要比西营骑兵的名气高很多,用川西骑兵做先锋,无疑会让白文选的计划有更高的成功率。但邓名的这个提议让白文选感觉似乎受到了轻视,隐含着对西营骑兵的不信任。
在白文选开口拒绝前,狄三喜抢先说道:“杀鸡岂用牛刀?邓帅手下有一百五十个骑兵,想一次运过去有些勉强,还是末将先来吧。末将有一百名骑兵,稳稳当当地一次都能过江。”
“一百五十名骑兵在船上挤一挤,应该也能一次性过去。”邓名觉得建昌的骑兵战斗力应该略逊于自己,所以仍在努力争取先锋的任务:“一百五十个人的把握也会更大。”
“一百个人就足够了,足够坚持到邓帅过来了。”狄三喜听出了邓名话里的不信任,不过他并没有点破或是表现出不满之色:“这一仗的关键是要动作快,一百个人下船和整队的速度都要比一百五十个人快很多,等缅人的阵容被打乱了,邓帅的骑兵也可以从容地下船。”
邓名依旧不肯放弃,他记得刚才白文选还说过缅甸人多半反应迟钝,就是先渡过三、四百骑兵再发动进攻说不定都来得及,缅人还会因为没有经验而茫然失措。
“如果能够速战速决,我们也没有必要冒险。”听邓名居然拿自己的推测当理由,白文选马上站出来为狄三喜说话:“而且庆阳王的这队骑兵骁勇善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晋王两蹶名王的时候,他们都参与其中了。”
“巩昌王好记性,正是如此!”狄三喜大声答道。李定国击败孔有德和尼堪时,冯双礼和白文选都全程参与了。
“好吧。”既然狄三喜的手下有这样光荣的历史,邓名就放下心来,而且也没有理由再阻止狄三喜打头阵:“那我们三堵墙第二批过河,为狄将军后劲好了。”
狄三喜本想点头,但这次轮到白文选反对了:“邓帅不用着急,第二批渡河时间上要求得也比较紧,我手下有一百侍卫,人人都弓马娴熟,让他们第二批过去吧,邓帅可以带着三堵墙第三波过去。”
邓名有些惊讶,他自认为川西军队的战斗力还算不错,可怎么听上去白文选和狄三喜好像都很不放心似的,一定要当做后援来使用。
“邓帅切莫多心。”刚才是白文选帮狄三喜说话,而现在则是狄三喜给白文选帮腔:“我们都是西营出身,彼此之间比较默契。当年大败孔有德的时候,就是晋王居中,庆阳王和巩昌王同时从两翼出击包抄,击溃了孔贼;而与尼堪一战,也是晋王诱敌,两位大王在山两侧进行伏击。巩昌王的这些卫士,末将认识他们都很多年了,除了那两仗以外也不知道还并肩作战过多少次了。”
“原来如此。”邓名点点头。他知道在这种小股骑兵的作战中,配合是十分关键的。本来他还担心庆阳王和巩昌王之间有隔阂,不能同心协力,但对方既然这么说,邓名也就没有带着陌生的川西骑兵硬塞进去搅和的道理。
听到邓名同意作为第三批渡江部队后,白文选和狄三喜对视了一眼,他们之间本来确实是有隔阂的,但在这一刻,双方都再次感到了同为西营的战友之情——他们联手捍卫了西营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