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六奇根本没来,达素说早就发了檄文给他,但是本人迟迟不至,所以本部毫毛都没有伤了一根。至于被吴六奇打发来的那些两广兵船,也都被郑逆消灭了,现在山东、两江、浙江和厦门的水师都没了。”
“都没有了?”索尼有些不敢置信地追问道。
“肯定没有了,大人想必不知道那个黄梧提出了什么建议。”不等索尼询问,鳌拜就立刻告诉对方:“他向达素建议,第一,从山东到两广,撤离所有靠海十五里内的活人,烧毁所有的房屋;第二,包括吴六奇剩下的水师在内,烧毁所有的战船,弃船上岸;第三,抄没所有从事海贸的商家,一个不留!”
“哦。”听到这样的建议后,索尼心中也是极为震动,明初朱元璋为了对付方国珍的余党,也进行过类似的禁海举动,不过主要是在浙江周围,对象也是海外难以控制的小岛——也就是说,朱元璋认为这些海外小岛难以控制在手,所以与其花费精力去争夺、保卫,还不如撤回上面的所有居民。但黄梧提出的建议却是从山东到广东,不但海外岛屿要放弃,连海岸线也要放弃,这无疑说明在黄梧心中,现在清廷已经无力保卫所有沿海地区;而烧毁残余水师上岸这一建议,更说明黄梧判断清军根本无力短期内重建水师与郑成功抗衡,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统统自己毁掉,免得浪费军费、或是被郑军缴获。
最后一条更加关键,清廷已经入关十几年了,索尼对海贸的利润也有所了解,更知道从山东到广东,有无数商人靠从事海贸谋生,清廷也从他们的商行中抽取税金。而黄梧的建议的潜台词就是:这万里海域已经注定被郑成功所控制,任何海贸都不再安全,而是会成为郑成功的助力。
“达素同意这个建议吗?”索尼问道。
鳌拜点点头:“达素希望朝廷召黄梧进京,由他详细讲解禁海政策。”
“看来五省水师已经不复存在了。”索尼长叹一声,如果达素、黄梧他们还对剿灭郑成功抱有丝毫希望的话,绝不会提出这样大规模的禁绝建议。如果水师确实已经完全覆灭,那索尼估计自己也会赞成禁海令,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确认五省水师是不是完全被损害,还有没有希望在短期内重建,是不是完全不具有保卫海防的能力:“那么就让黄梧来吧。”
自行毁灭水师,撤退沿海居民,虽然会给清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不过至少能够节省几百万海防军费——如果水师完全不存在,万里海防全都要靠修筑堡垒、驻军防守的话,恐怕几百万两军费都不够——而且这个方案虽然对清廷有害,对郑成功也同样致命,没有海贸对清廷来说只是少了一笔税源,但对郑成功来说却是生机断绝。
“断绝海贸、重金诱降。”索尼略一沉吟,就补充了一条:“我们彻底禁绝海贸,郑逆坐吃山空,十几万党羽孤悬海外能够撑得了几天?等他的手下都吃不上饭了,再看到我们悬赏招安,迟早会投降的。”
不过即使水师的状况不像索尼现在想象的这么惨,一、两年内也不用指望达素再去强攻厦门了,鳌拜又焦急地说起顺治的命令:“那皇上下令再征厦门一事,又该如何是好?”
“让洛讬和达素先在福建呆个一年半载吧,等皇上的气头过去了,就上奏说打了场大捷。”索尼很快就拿出了对策:“就说大败郑成功,然后再班师好了。”
“要是皇上一高兴让他们乘胜进攻厦门又该怎么办?”鳌拜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个无妨,到时候就报告皇上听说把郑逆打死了。”索尼胸有成竹:“既然郑逆可能死了,那剩下的事情福建绿营也就能办妥了,我们的子弟们也就没有必要留在炎热的福建了;就算过些日子发现郑成功没死,那也是他诈死逃回的厦门,那时我们的子弟也早返回京师了。”
如果这样,接下来,厦门能不能打下来就和满洲八旗无关了,也不会有损满洲八旗天下无敌的名声,毕竟他们是在大捷后才班师回朝的。这样皇上的面子保住了,满洲八旗也能欢天喜地的离开前线,洛讬、达素等大批军官还会有赏赐,不会有人和这个方案过不去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就此定下了大体的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