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旁眯着眼睛养神的柳彦也跟着起身凑到了正尧身前,三人均是一脸疑惑地看着正尧说道。
正尧三人如此,不禁觉着好笑,三人的表情也太过了点吧。
“呵呵,七个字便是‘作诗写赋论东西’!当然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在胡扯瞎侃而已,只不过用了大量的修饰词将其掩盖住了,让人不易察觉,反觉另有深意。”
说到这里,正尧也表露出了自信。之前自己没想过考多好那是因为自己觉得对科举考试不熟悉,而且又怕自己所掌握的与会试内容无关。可是一考下来,与之前正尧的想法却是相悖的,如此一来,正尧或多或少也有了考个好成绩的决心。
看见正尧自信的样子,张诚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于正尧来说,只要在他的脸上看到自信,那就表示此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之前无论是查案还是推理,都已经一一应证了这一点。
一旁的柳彦也微微露出了赞许的眼神,而袁海云虽然不怎么明白那七个字到底所指何意,但是他是相信正尧的,于是也笑了笑。
见众人都表露出欣慰的笑容,正尧继续笑道:“‘作诗写赋论东西’其实主要是在‘论东西’上,而此东西并非实在的东西,可谓寓意非常。细细斟酌之后,不难发现,这大明王朝的格局正是如此。”
正尧越发的说的深入,众人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不过这也更加的引发了众人的好奇之心。
窗外一片宁静,月华柔美的洒在地上,好似一层白霜,而屋内则是一片慷慨之音,指点江山,文字激扬……
第六十八章 口传圣谕入皇宫
科举会试落下帷幕,一众考生也都如释重负似的,尽情的对自己放松,只待三日后的放榜。
放榜,是指在殿试之后,皇帝亲自拟定前三甲,然后一次将中榜的名字填写在皇榜贴出来。只要贴出来了,就意味着考中进士,当官就不成问题了。
经过一宿的醉话,正尧四人直到第二天正午才起床。到底昨天晚上说了多少,说了多久,相信大家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正尧自顾自慷慨激昂的样子,大有昔日隆中对孔明的架势。
稍作洗簌,简单的吃过午饭,四人便起身准备到处转转消遣一下,直往蜀州会馆的大门走去。
而这个时候,从蜀州会馆的大门外走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不,准确的说,这应该不算是男子,只见他手持一把拂尘,走路一扭一扭,像个娘们。身上穿的倒是锦绣绫罗,华丽非凡,但是一看他的打扮,是人都知道,此人是一个太监。
“公公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