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是因为文宗是依靠阁臣们的支持才登上皇位,因此无力阻挡文臣集团试图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行动……志得意满的文臣集团甚至以顺武朝两征金川、两战准格尔、试制火车靡费巨大为由,在英宗的庙号上动了手脚……初登皇位的文宗对此只能隐忍不发,直到十年后,拥立其登基的内阁大臣一一致仕后才断然出手,先撤销了容纳老臣的弼德院,然后又设立中央一级的功民会、贤者会,使之与内阁及诸省抗衡……”
——《华夏史研究中若干重要疑团的解析》布鲁塞尔大学图书馆期刊第191713期
“……由于文宗将极大的精力放在与文臣集团的斗争中,因此华夏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相继放弃了在天竺、波斯、天方、西贺牛州、扶桑大洲等地的进一步扩张……不过正是在文宗朝注重内部发展的大环境下,安东、松漠、海东、鲸海、坤南(西勃泥)、吕宋等数个都护府才正式转化为华夏的行省……”
——《简述中国行政区变迁》(《回眸历史片刻》·林增竹·1977年)
“……文宗朝最大的战事发生在西藏和廓尔喀之间,当时廓尔喀两度入侵西藏,西藏地方政权无力抵挡,不得不向华夏求援,在考虑到西藏的地形居高临下,一旦失守会对川西、云南、青海等华夏内地造成一定的威胁,文宗皇帝便派遣一万名装备击发枪的夏军官兵入藏作战……正是依靠着领先时代的击发枪,夏军很快击败廓尔喀入侵军……面临进攻至收复加德满都的夏军,廓尔喀人最终向华夏臣服……夏廓之战后,华夏政府在拉萨象征性的驻军五百,从而确保了华夏对藏卫地区的宗主权……”
——节选自《轻武器杂志·1969年·第12期·击发枪的历史》
“……乾昌二十年(西历1793年),筋疲力尽的文宗将皇位交给了独子仁宗嗣昌帝,自己以太上皇身份临国,嗣昌三年(西历1795年)仁宗嗣昌帝因病驾崩,文宗又护卫长孙睿宗安武帝即位……安武三年(西历1797年),文宗病重,为了留下能与文官集团抗衡的势力,文宗遂留下了由功民会辅政的诏书,正是凭借着这道诏书,功民会以保皇党的最初面目正式跻身华夏最高权力机构……”
——《华夏国会成立220年纪念册·简述国会各项权力的由来》
“……虽然在文宗末年火车已经开始投入实用、蒸汽船也开始出现由木壳船向铁壳船的转变,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儒学思想的回潮,文宗朝在科技研究上实际是开了历史的倒车,许多项目的研究只是在吃此前几位皇帝投入的老本,许多项目的研究只是民间资本在独立开展……”
——《华夏科技史批判·1972年·山林书屋》
后记(三)
“……尽管华夏帝国试图保守蒸汽船的秘密,但有证据显示,在顺武末年,欧洲国家便掌握了两至三艘明轮蒸汽船,从而使得蒸汽机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只是当时欧洲国家制造的蒸汽机因为缺乏合格的密封圈,导致输出功率始终达不到华夏制造的蒸汽机的水平,不得不花巨资从华夏购买各种蒸汽机械和船舶。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华夏已经淘汰的明轮蒸汽船和少量经走私途径流出的螺旋桨式蒸汽机船,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第一次发生了蒸汽机船与蒸汽机船、蒸汽机船与风帆战船之间的战斗,结果不出意料的形成了全面淘汰风帆战船的潮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华夏采用硫化橡胶密封圈的技术流传到欧洲,掀起了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
“……西元1800年前后,蒸汽火车技术传入欧洲,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先在法国铺设铁轨,建成了欧洲第一条铁路巴黎环线。虽然由于华夏方面的技术封锁,流入欧洲的铁路技术跟华夏本土采用的技术有20年左右的代差,但火车的大运量,还是让当时的欧洲人叹为观止,因此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地掀起了建造铁路的浪潮……”
“……华夏睿宗安武十九年(西元1814年),华夏与荷兰因为南非殖民地发现钻石矿引发战争,小股夏军殖民部队使用先进的击发枪迅速击败荷兰殖民军,夺取了整个南部非洲的沿海地区,从而在南大西洋站住脚跟……通过这次站住,击发枪的秘密被欧洲国家发现,只是欧洲国家暂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雷汞,才使得换装速度迟缓……”
“……在睿宗年间除了蒸汽机和击发枪技术流向欧洲外,华夏的钢铁生产中蓄热室技术和硫铁矿硫分离技术以及硫酸制造技术、硝酸生产技术、硝化甘油炸药技术也通过不同途径相继流入了欧洲,大规模的技术外流使得欧洲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