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马车就动起来,宋闻贤往自己马车回去,路上看到了吕直的轿子,那个小宦官对宋闻贤客气的一笑,宋闻贤马上陪在那小宦官身边,悄悄塞过去一锭银子,低声道:“张小公公,吕老公对那院子和人觉着如何。”
小宦官收了银子,脚步放慢,落在马车后面,这才低低道:“院子倒也没什么,吕老公对那小唱喜欢得不得了,每夜都要抱着水,你说说,你们陈大人就是会办事,连带着你们这些手下也如此能干,京师的张大会兄弟我就不说了,宋先生你这事办得也真是漂亮。”
宋闻贤头一扭道:“张小公公这是哪里话,就吕老公这样的皇上近侍,有紫禁城那么好的地方待着那是何等享受,未想却能如此为皇上分忧,跑到这登莱受苦,这等忠君为国的心思,有几个人比得了。”
张小公公叹口气,“谁说不是,这一趟出来吧,天津那卫河早早就冻上了,吕老公忧心着差事,非要走陆路过来,哎,你说把我累得。”
宋闻贤长吁短叹,把两人大大赞扬一番。张小公公又道:“宋先生,从你们这些手下,就知道陈大人不是寻常人,年初时咱家福薄,未得见到将军一面,听天桥说书的人说,身长有八尺,可是真的?”
宋闻贤憋住笑,正要解释,前方一阵马蹄声响,一群骑兵列成四骑一排,队形严整的迎面而来,领头一个身穿武官服的将官,他到巡抚仪仗前下马,跪在地上大声道:“下官东江镇文登营参将陈新,参见孙大人。”
孙元化大声让马夫停下,走下车来,他身材颇为高大,与一般的文官一样留着长须,神态间很是温和,他到陈新面前亲手将陈新扶起,打量一番后口中笑道:“四城之战时与陈将军失之交臂,枢辅大人后来对将军和文登营赞不绝口,内阁中几位阁老亦是如此,本官到文登后一直忙于整顿登州镇和东江镇,刚一忙完就急急赶来,正好顺道送来秋饷。”
陈新感激的道谢,孙元化又一一给他介绍其他随从,首先便是吕直,虽然吕直一个内官监的官不入流,但是监军职权就大了,他是皇帝近人,折子有时比巡抚还管用,这个吕直却是一表人才,身材高大面色白净,但一开口,却是尖尖的嗓音。
他笑着对孙元化,“孙大人,咱家和陈将军可是见过的,文登营镇守德胜门,那建奴便只得知难而退,咱家听说有些将官心中嫉妒,只说陈将军是个用蛮力的武夫,咱家却是不以为然。”
陈新又上来给他磕头见礼,吕直当时提督九门,那时没有交情,但宋闻贤在登州一番活动,房子、银子、女子都送了,连小唱少年也有,每样都很对吕直的胃口,让吕直对陈新印象大好。
孙元化和张可大这边也是同样按足官场规矩,早早就打点好,这个孙元化可是周延儒的人,周延儒现在还不是首辅,但以他的少年状元资历和年纪,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现在周延儒和陈新的老大温体仁是盟友,结果两个人最后都入了奸臣传。
陈新对张可大也磕头见礼,然后孙元化便给他介绍其他参随,第一个是广鹿岛赞画游击张焘,赞画游击虽然是武职,但是却不带兵,相当于参谋一样的角色,孙元化对陈新道:“张游击曾两赴澳门招募弗朗机人,并运回两批红夷炮,尤其擅长红夷炮观瞄之法,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人才。”
陈新也不摆架子,扶住张焘不让他行礼,孙元化看着张焘时满是欣赏,陈新对这个张焘没有印象,但此人在历史上确实十分擅长红夷炮,与澳门的卢若汉和公沙地西牢等人交情非浅。
然后孙元化招招手,叫过两个穿铠甲的武将,两人不知穿了几件棉甲,身上鼓鼓的,“陈将军,这位是标营游击孔有德。”
两人互相见礼,陈新终于看到这个大汉奸,孔有德五大三粗,脑袋也比寻常人大,脸上全是络腮胡,完全不修边幅,他坚持跪下对陈新道:“陈大人宰了那许多建奴,给咱老孔报了大仇,不过还没报完,以后请陈大人多指点练兵之法。”
陈新连忙客气,孙元化叹气道:“他们原来都是东江镇的,最早是东山矿工,他们起事之时,情形十分壮烈,我当年听闻消息不禁扼腕,他们是今年才投奔于我,这些辽民十年来披荆斩棘,着实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