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听了后故作迟疑,王廷试则极力劝说陈新去勤王,因为对于他这个文官来说,勤王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有态度,但京畿毕竟不是他防区,陈新是不是真能打得很好,与他关系不大,甚至能不能活着回来,也不重要,只要王廷试派了兵去,他政治上就能过关。
陈新吊着王廷试胃口,乘机又要了些兵器、铠甲和弓箭,这些冷兵器损耗比火铳还快,特别是腰刀一类,拼砍几次下来就不堪使用,多要一些准备替用,弓箭就更是如此,他自己也不生产这东西,有机会就得多要一些。王廷试满口答应后,而且答应补陈新三个月的军饷,陈新勉强的答应下来。
陈新快马回到文登营驻地,立即找到了周洪谟,请了周洪谟到帐篷说话。约说了一刻钟后,周洪谟便慌慌忙忙带着家丁离开营地。
聂洪看着周洪谟的身影,在陈新身后道:“大人,还算他识相。”
“如此不好么,我把李盛明的人头给他,他也有一份军功,他自己也怕去打鞑子,就以追杀李盛明的理由走几日,两下方便。”
“大人说的是,他方才略微犹豫时,小人的匕首已经抽了一半出来。”
陈新轻轻一笑:“他若是不识抬举,便不能怪我,现在这样最好。”
十一月八日,文登营全部到达登州,王廷试调集的登州水师九日到齐,部分文登营开始登船。此时的后金,已经在遵化呆了数天,把周围扫荡一空,皇太极甚至已经把喀喇沁各部落的人打发回家,并洋洋得意的派人回沈阳报捷,明军的衰弱使得他下定决心,直扣京师。
十一月十日,王廷试终于凑足了船只,六十多艘军船商船,运载着两千多军队,开出水门,扬帆往天津而去。
第十九章 潜越
十月十二日,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中的揭帖,原本今年是很好的一年,逆案定了,辽东的建奴没闹出什么大动静,西南奢安之乱基本平定,东南的郑芝龙和他的老下属打来打去,总体来说也比去年稳定。陕西略有些民乱,但也是小打小闹,眼看可以过一个好年,建奴却直接叩关而来。
五日遵化陷落,王元雅自尽,接着三屯营守兵自溃,那位不准赵率教入城的朱国彦总兵总算有点骨气,把逃跑的官员名字写成大字报,往街上一贴,也上吊了事,他倒是有骨气了,但对崇祯毫无用处,在崇祯眼中反而是罪人一个,他如果放赵率教入城,有这数千机动兵力,加上赵率教这个守城专业户,必定变成一个坚定的钉子户,建奴便只有暂时止步于遵化,崇祯就能有更多时间召集勤王兵马。现在三屯营一失,建奴再无牵制,他们距离京畿平原只有一步之遥。
好消息是宣府和大同的勤王兵已经到达,大同总兵满桂带大同镇精兵五千驻顺义,宣府侯世禄驻三河,昌平和密云兵也先后赶到蓟州和三河。消息传出之后,京师人心稍安。
他看着手上袁崇焕的揭帖,“……此时只以京师为重,径领精骑先从南取道倍程以进,步兵陆续分附各府县以联血脉,而屯扎蓟州藩屏京师,京师巩固而后东向,此为万全……五百里而六日驰到,入蓟城歇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蓟辽督师袁崇焕率领关宁军骑兵于初十日赶到蓟州,后面大批关宁军的步兵陆续部署到迁安、永平、丰润、玉田等府县,畿东的形势看上去稳固了许多,崇祯接报后心情稍稍放松,但五年平辽言犹在耳,夷马已薄京畿,再加上擅杀毛文龙一事,他对此人已不敢全信。
崇祯看完抬头看着对面的孙承宗尊敬的说道:“孙师傅,为何必守三河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