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营,傅帅是要去见子房先生吧?”韩信怔了一下,不过立即就反应了过来。
“不去见他,还是见谁?”傅戈笑道。
蓝田关一役自今天,差不多已有二年的时间,二年来,秦国在发生着变化,被俘后一直很坚决的张良的态度也在悄然软化。
时间会改变一个人。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就算是以为心意坚定无比的张良也一样。
为了感化张良,这二年里傅戈可谓是动了一番心思,要让张良这样的“坚定”反秦分子放弃执着于心中二十余年的信念,这确实很难,但就是再难,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希望,傅戈也会努力去做。
给予相当的自由,给予丰厚的物质生活,给予一舒心中所想的笔墨,只要张良要的,傅戈差不多都会答应。
虽然是一个俘虏,张良却不仅可以在楚营内自由行走,还可以要求出楚营到咸阳街头走一走,当然,这必须要在守卫的“保护”之下才行。
日子久了,难免会闷,而一次次出行的结果更让张良感到了矛盾与困惑。
繁荣热闹的咸阳街市、人来人往的酒肆、高谈阔论的儒生,咸阳的这些惊人的变化看在张良的眼里,却让他心中更加的痛苦。
这是他以前认识的那个残暴的秦国吗?
不是。
现在的秦国有太多的令人惊喜的东西了。
在街头,张良能够见到来自各地的商贾,甚至于听到家乡韩地的亲切乡音,更令他困惑的是这些人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议论秦国官员的长短,还时不时的说上一些听不起不怎么顺耳的话,这又怎么可能?
自秦开国以来,以法学为治国理念的秦国对“言论自由”管制相当紧,在始皇帝执政时期更是如此,黔首们只要有一句“乱语”被听到,等待的就是砍头的下场。
这才仅仅过了几年,秦国就完全变了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