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空战已经不可避免了,桥本开始指挥机群转向爬升,为即将展开的空战做准备。桥本不是第一次和美国人的-51交战,但这一次空战和桥本以前经历过的任何一次交战都不一样。那时候,-51被运输机拖住了,从来没有飞得这么快过。

桥本原本对-51的经验是,ki-43可以轻松的通过一个垂直面上的跟斗咬住他们的6点。不过现在,桥本知道,这一招现在未必管用了,以-51现在的速度,就算ki-43咬住它的6点,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威胁。

所以,桥本准备通过小半径水平盘旋来对付-51。现在-51的速度很高,这样它们在水平盘旋的时候,盘旋半径就会大得惊人,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咬住水平盘旋半径要小得多的ki-43。

有些家伙为了减小盘旋半径,会傻不拉几的降低速度,放下襟翼然后死命的拉操纵杆。桥本现在就要努力的诱使美国人这样做。所以,桥本和他麾下的那些ki-43并没有拿出全力,做出一个让-51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急转,而是小心的控制着转弯的角速度,好让那些美国佬觉得,只要自己的弯转的再急一点,就一定能咬住他们的六点。只要美国人这样做了,桥本有把握在几个动作之内,就让美国飞机的速度下降到与ki-43相当的地步。然后就可以以长击短,利用ki-43举世无双的水平盘旋性能,吃定那些在低速段既不会转,也不会爬的-51。

然而,美国人却并没有按照桥本的如意算盘来飞行的义务。就在ki-43在他们面前开始转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51都做了个向上拉起的动作,靠着六百多公里的速度,他们迅速的跃升到比ki-43高得多的地方。这种跃升,也使得他们的速度迅速下降,然后他们向着日本人的方向做了一个滚转,接着猛的一拉机头,向着正在水平转弯的日本飞机猛冲下来。

这个动作叫作“高呦呦”,在原来的时空里,这个动作是在朝鲜战争中,由一位不知名的中国飞行员发明出来的。这个动作的精髓就在于通过控制速度和高度的相互转化,让拥有更高能量但水平盘旋性能不如对手的战斗机能在不损失过多能量的情况下牢牢地咬住对手。

在罗恩的“逆十字”部队里,这个动作,以及与之对应的“低呦呦”动作,都已经是烂大街的基础技术动作了(这个时空的美军飞行员们甚至把这两个动作命名为“高罗恩”和“低罗恩”),但是在缅甸,在桥本他们以前经历过的空战中,因为低速的运输机的拖累,-51几乎从来没有取得过对ki-43的压倒性的能量优势,也就基本上没啥机会使用这个战术动作。

这个动作完全出乎了桥本的预料。所以他和他的机群也没能做出最合理的防御动作。十二架-51呼啸着俯冲下来,牢牢地咬在ki-43的6点钟方向上,而且依靠重力加速度的帮助,-51和ki-43之间的距离迅速的被拉近,有些射击交汇点设置得较远的-51已经开始开火射击了。

处在危险中的ki-43们开始做急转以期摆脱-51的攻击。但是这个时候,大机群混战和小机群对抗的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在双方加起来不过几架飞机的小机群对抗中,ki-43只要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出一个急转,-51就只能放弃这次攻击,重新拉起来等待下一个机会了。但在大机群战斗中,急转这种动作却很可能带来另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从张三的枪口下转了出去,却一头撞在了李四的炮口下。在这一轮攻击下,有两架日本飞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打了个粉碎。

剩下的一些ki-43虽然躲过了这一轮的攻击,但是在慌乱的躲闪中,整个队形也完全乱了套。现在,美国人的-51再次向上拉起,显然,他们准备故伎重演,再来这么几次。

在刚才的攻击中,桥本用一个急转躲过了美国人的攻击。但他明白,如果再让美国人发起几次这样的攻击,整个机群,肯定都得完蛋。他必须马上拿出对策。

“马上组成园阵,相互保护6点。”来不及细想的桥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剩下的ki-43如果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园阵,的确可以提高自身的防御力,但是,这种防御力的提高几乎是以完全放弃攻击为代价的。桥本现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机场的增援上面了。如果密支那机场起飞的ki-43能及时的前来救援,如果前来救援的机群和自己加在一起能够形成对-51的数量优势,也许,自己麾下的这些ki-43还能安全的飞回去一些。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增援,那结果简直就不堪设想。

这种园阵罗恩也有所了解,他知道,这种阵型本来是攻击机在面对战斗机攻击时摆出来的防御阵型。没想到日本人居然把它用在战斗机上了。

理论上,这种阵型的确可以保护住每一架飞机的尾部。当你进入一架飞机的6点钟方向发起攻击的时候,你也会自动的把自己的6点钟卖给了另一架敌机。利用这种办法,攻击机在面对战斗机的时候常常能很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