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会做人,他为人很低调,生活节俭,谦虚待人,不慕权贵,又善于成人之美,别人做了好事,他就大力宣传,好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别人有过失,他妥善遮掩,不肯随便议论,以别人的过失成就自己的名望。
担任吏部尚书时,有选拔贤能的职责,他处事公道,不肯私下接受别人的请托,提拔的官员,都是德才兼备的,深受大家的赞许。
母亲去世后,韦世康辞官守孝。但是先帝没等他守孝期满,就命他上任。韦世康再三推辞,先帝也不肯答应,只好继续做吏部尚书。
后来,韦世宽又做了几任地方官,回朝后,仍然担任吏部尚书。
但韦世康实在是想退休了,一次,在先帝的酒宴上,韦世康正式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说我老了,想退休;先帝说,你就是躺着,也得替我再干几年。
当时天下共设四处总管,并州总管是汉王杨谅,益州总管是蜀王杨秀,扬州总管是晋王杨广,全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儿子,只有荆州总管,任命了异姓的韦世康。从这也看得出来,当时的额韦世康是多么地受先帝杨坚宠幸。就是因为这样的宠幸,所以韦世康一直在荆州干到死。
韦世康死后朝中有传闻,说韦世康之所以多次辞官,一方面是性格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宇文氏的女婿,与前朝关系密切,担心受到诛杀。
这第二点的传闻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只要是稍微聪明的人都看得出来,韦世康受到杨坚的眷顾已经是非常之非常了,怎么可能还担心因为前朝驸马的身份而遭到诛杀呢?
韦福嗣在东都跟随卫玄出战杨玄感的叛军,败于城北,被杨玄感抓住了,当得知韦福嗣的身份之后杨玄感是大喜过望啊,虽然韦世康已经死了,可是名声还在啊,如果像韦世康这样的名流,这样在民间有着极大威望,有着极好名声的人的儿子都支持自己,那么可想而知,可你的那个有更多的人来投靠自己啊!
一番接触之后杨玄感是大喜过望,他发现这韦福嗣不是寻常人,一番交谈之后他发现韦福嗣谈吐清晰,有条理,看事情也是很透彻,经常有发人深思的谈论,这让杨玄感大喜望外,这简直就是第二个李密啊!
而那韦福嗣呢?
韦福嗣只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他一直都想找机会逃回东都,只不过杨玄感军中的防守太过严密了,根本就找不到机会逃走。
想要逃走,那便只有找机会,那便只有让杨玄感等人对自己放松警惕,那便只有先帮杨玄感做些事情。
韦福嗣主动提出来帮杨玄感写征讨东都的檄文。
这让杨玄感是喜出望外啊,没想到收服韦福嗣竟然是如此的轻松,甚至于计划之中的美人计都不用用了,韦福嗣是不知道杨玄感还有这一招啊,要是知道的话估计他也会很不情愿地扭捏一阵子的。
虽然李密隐隐觉得这里面有不对劲,可是这时候的杨玄感已经不太信任他了,他已经是说不上什么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