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被杀的不是他一个人,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兄弟三人还不像现在掌一方民众,当时的我们都还没有实权,都是小人物而已,我清楚的记得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臣一个个人头落地,我当时深深理解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啊。
同时被杀的还有宇文弼、贺若弼。都是威名赫赫的人物啊,贺若弼是何等人物啊!这样子的大将军大元帅都被砍了,说砍就被砍了,现如今想起来都仿佛是一场噩梦啊。
苏威也被被免官,我当时好好地调查了一下高颖是如何“诽谤朝政”的。一是陛下下诏收集北齐、北周故乐人及天下散乐,想来个天下伶人管弦齐聚,高颖谏止,认为:“此乐早就废弃。现在要是收集,恐怕那些缺乏鉴别能力的人要丢掉原来的正宗,追逐这一末流,相互学习传播起来。”其实说到底就是想说这都是亡国之乐,不宜收集。
哪个皇帝想听到亡国二字呢?除非亡的是敌国,陛下听了高颖的话之后很不高兴。高颖又对太常丞李懿说:“北周天元皇帝喜爱音乐,结果亡了国,前车之鉴不远,怎么可以这么搞呢!”高颖竟然还句例子来说明他话的正确性,这就更是惹恼了陛下了。
另一个原因是漠北突厥君主启民可汗朝隋,陛下为显示中原的富庶,在接待的时候,盛况空前,花费很大。高颖、贺若弼等人认为不应该这么干,高颖对太府卿何稠说:“启民可汗这个家伙熟悉了中原的虚实以及山川地势的状况,恐怕要成为后患。”礼部尚书宇文弼私下对高颖说:“周天元皇帝的奢侈,现在的情况与之比较,不是还要厉害么?”又说:“修长城这件事,实非当务之急。”
还有一条是高颖曾对他的好友观王杨雄说过,“近来朝廷搞得不成体统。”但是,陛下杀高颖还有其更深刻的原因。有一件事,使得陛下要把高颖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就是在废太子杨勇时,高颖始终站在反对的立场。高颖这种立场,不仅直接触犯了先帝和独孤皇后,而且还把自己放在与当今陛下直接对立的地位,因为废勇与立广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废勇就立不了广,广要立就必须先废勇。
所以,如果说高颖与文帝、独孤氏的矛盾,主要是意见分歧,那末他与陛下的矛盾,就主要是利害冲突,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既然如此,陛下能够饶得了高颖吗?
再者,朝廷本来就是个派系林立的场所,这对于比较正派而又甘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高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譬如大将军杨素,他本是高颖荐举的,但在废太子勇时,他与高颖站在完全相反的立场,他察言观色,大做政治投机买卖,投靠了陛下,博得了先帝与独孤皇后的欢心。
高颖下台,他的宰相职位就是被杨素所取代的。陛下即位后,杨素继续执政。
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足以说明杨素直接陷害过高颖,但也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说明他曾保护过高颖,像贺若弼等人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最有力量来保护高颖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朝廷上,跟随陛下害高颖的人,必定是大有人在。”宇文智及慢慢分析道。
“如此说来高颖的死是大家默认的了,是大家一起杀死的?”宇文化及有些不相信了。
“就在大业三年,那天还下着小雪,突然间就有人在疯传,说是高颖是北齐皇室的血脉,北齐的死敌是北周,而北周却是把北齐给灭了,北周现在已经是变成了大隋,灭北齐的主将正好就是先帝,虽然说当时灭掉北齐时高颖也立过战功,出过力气,但是谁会记得呢?所以说,高颖和大隋皇室是有着血仇的。”宇文智及回想起来多年前的事情了。
“二弟你这么一讲我倒是也想起来了,那时候好像是有这么一段流言,但是很快就被吞没了啊。”宇文化及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没错,一场大雪之后这样子的言论就没有了,但是这却是埋下了祸根,我们那时候小,年轻不懂事,只是看到了表面上的东西,就好像一场雪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白,纯白,但是却是看不到白色下面的阴暗和污秽。”宇文智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