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彬只顾低头吃饭,暗地里踢了踢谢慕华的脚,谢慕华会意,对源禾说道:“我和部下有几句私话要说,少陪了!”
源禾笑呵呵的将两人送了出去,却和李成攀谈起来。
花园里,假石流水,远处的武士往来巡逻,却没有人敢走近谢慕华的身旁。杨延彬一出了大厅,脸色就不大好看了,低声对谢慕华说道:“相公,这次有麻烦了!”
“哦?出了什么事?”谢慕华很少看到杨延彬这副模样。
杨延彬叹了口气:“高丽的献和大王死了!”
谢慕华皱了皱眉头,高丽国王死了关这边什么事?他猜到杨延彬还有下文,便没有问出口。只听杨延彬一五一十道来。
原来高丽国王献和大王、王胄,也就是景宗,不久前死去。即位的高丽国王称为宣庆大王,名叫王旭。宣庆大王即位之后,因为高丽是大宋的属国,应该上表朝廷,派遣使者从水路来到开封府向大宋的皇帝请封才对。但是这次辽国人动手极快。萧燕燕得知献和大王的死讯之后,奏请耶律贤,派遣大将耶律斜轸,统兵十万。以耶律休哥为辅,挥军攻入高丽。辽国人和高丽其实一直是打打和和,因为不想在和大宋作战的时候,腹背受敌。所以在和大宋开战的时候,往往会安抚高丽。但是高丽毕竟是大宋的藩属,要是辽国不拔了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实在是心里难受。这一次萧燕燕也算是出了很大的本钱,大辽帝国两位不世出的将星一同出战,十万精兵从上京出发,兵分两路,踏过鸭绿江,直逼平壤。高丽宣庆大王急忙挥军迎战,企图借助地利抵挡辽军。
不过,这次高丽抵挡辽军和当初战败隋炀帝的时候不同。一来,高丽正在国丧。辽国伐丧便是一利。二来,辽国人不同于当年的隋军。为了达到目的,萧燕燕下了死命令。凡是敢于抵抗的高丽人,一律屠城。辽军铁骑趁着春暖花开之时,冲入朝鲜半岛,杀得血流成河。高丽军队节节败退。不是他们不努力,但是无论从战力还是从谋略上都远远不如大辽的两位将星。
高丽国王没有办法,在平壤一带和辽军僵持的时候,萧燕燕派了特使去面见宣庆大王。提出两个条件。一,要高丽立即撕毁和大宋的和约,从此不再和大宋是藩属关系。二,将来若有可能,高丽也要派兵协助辽国参与对大宋的战争。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辽军立刻退兵,绝不在高丽土地停留,不仅如此。萧燕燕还答应将原先高丽的土地(吉林黑龙江等地),归还给高丽作为补偿。
在萧燕燕的软硬兼施之下,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更是加紧力度攻打平壤,平壤城岌岌可危。而耶律斜轸更是派出精锐部下,奇袭汉江,一举将汉江守军歼灭。辽国兵锋随时可以渡过汉江威胁都城……
在这样的局面下。宣庆大王妥协了。
他不妥协也没有办法,不能看着国家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便答应了萧燕燕的条件,而萧燕燕也没有食言,辽国逐步退出高丽的土地,那片被鲜血染透的土地,终于回到了高丽人的手中。宣庆大王立即宣布,高丽从此不再是大宋的属国,而高丽的水师,以后将协助辽国,对大宋作战。
“这消息是咱们走的前几天到了开封府。当时枢密院和兵部就炸开了锅。曹枢相以为,若是大宋就此忍气吞声,未免被辽国人小看了。大宋的水师,应该有足够的力量对高丽作战。皇上也颇以为然。所以出兵高丽是必然之举。朝廷的紧急公文送到江南的时候,正巧咱们已经来了东瀛。信使十万火急,就坐船来了日本。这件事,可当真怠慢不得!”杨延彬严肃的说道。
谢慕华心中转开了圈子,现在要出兵高丽的话,只可能从海上出兵。从陆地的话,根本不可能从辽国的南京一路打到上京再转道高丽。水路出兵,兵力有限,最多可以动员的水师,也就是四百条战船,运送的官兵也就是三四万人。而且要需要极为庞大的船队作为后勤。这也就罢了,高丽本身的实力不算很弱,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辽国两位大将的连续打击下坚持到现在,三四万军队就算在高丽登陆之后,还要面临着高丽大军和很有可能进入高丽参战的辽军的两面夹击。
而且,这一仗事关朝廷的颜面,打,就必须得赢。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