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丕显毕竟在东京城的官场里见识多年,自然明白,刘廷翰是主帅,手下四位节度使都要平衡,崔彦进埋伏身后、李继隆侧翼进攻,赵延进正面打击……要是西山的伏击战不让孟元喆去打,而是派了他呼延丕显的话,那让孟元喆如何自处?李继隆那番话听起来像是安慰呼延丕显,其实也是告诉他,这一仗只能交给孟元喆,反正是打落水狗了,那就看运气吧!
“不知道西线谢大人他们那边怎么样了?”李继隆有意岔开话题。
呼延丕显笑道:“潘太师是大宋良将,杨继业老将军勇武难敌,加上谢大人足智多谋,末将以为辽军必然讨不了好,说不定雁门关的辽军比满城的辽军败的还快还早呢!”
战场已经渐渐平静下来,满地尸体,血流成河,残枪断刀散落在地上,宋军将士兴高采烈的打扫着战场,缴获的辽军主帅旗鼓一早就送了过来。李继隆看着惨烈的战场,长长的出了口气,这一次打退了辽军,边陲至少可保一年平安……幽燕、幽燕、什么时候真的夺回幽燕,大宋才算是真的平安了!
第二十章 岭南备战
谢慕华独自站在雁门关口,在他没到大宋的那个后世里,这里也是中华儿女的土地,如今这里是两个国家。一个在军事力量上堪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辽国,而另一个是经济实力雄踞世界第一的大宋,这两个国家从幽燕之战开始,二十多年战火不绝,历史究竟会不会按照谢慕华的构想来改变……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现在的谢慕华不过是一个看起来很风光的二品大员,但是谢慕华很清楚,他没有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军队。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凭借皇帝对他的信任得来的,如果有一天赵德昭失去了对谢慕华的信任,那他就只是一个空壳。
只有握在手中的才是真实的……
谢慕华的思想已经远远的延伸了出去,大宋有着无比强大的国力,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军力,在冷兵器的时代,军力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辽国被金人消灭,金国被蒙古消灭,大宋最终也亡在蒙古人的手中。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历史并不会因为汉人的文明就怜悯他们,而一次次取得血腥胜利的却是那些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形成的“野蛮文明”。
民主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的,民主需要有足够的民智……大宋已经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读书人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空前崇高。只有开发了民智才能有条件实行民主,但是这个阶段要多久?二十年?三十年?谢慕华不知道。所以,现在只有独裁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强大的君主和一支铁血的军队。
大宋矫枉过正了,汉人并不缺少像游牧民族那样的血性,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看看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靖……和外族战斗的历史,就会明白,汉人从来都是尚武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于任何人。但是赵匡胤为了保住他一家的统治地位,有宋一朝,把汉人的尚武精神阉割的所剩无几!
这个时代的人,看不到未来的历史。但是谢慕华知道……
“谢大人,你身子刚刚好些,当心着凉!”不知什么时候,杨延彬走到了谢慕华的身边,抱着一件披风,递给谢慕华!
谢慕华笑了笑,接过披风裹在身上,像杨延彬这样的后起之秀,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他们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完成梦想的基石。一个强大的团队,有文臣、有武将、有财政高手、有后勤专家……谢慕华自己明白自己的事,说起任何一方面的才能,他都是平平无奇。唯一比他人优胜的就是多了千年的见识,知道历史的走向而已!
远处隐隐看到大队宋军归来,谢慕华紧绷了一天的脸上终于彻底舒展开了:“走,杨老将军他们凯旋归来了!”
大宋在幽州损兵折将之后,这一次终于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