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页

韩匡嗣立刻精神了起来:“马上给我带进来!”

几名膀大腰圆的契丹士兵押着一个胖胖的汉人走了进来。那汉人一进韩匡嗣的大帐,就用契丹话喊道:“大人,冤枉啊,我不是什么细作。我是来投降的!”

韩匡嗣听他那蹩脚契丹话有些头疼,正要叫他用汉语说的时候,忽然心里一紧,这大帐之中可都是辽国人,要是自己和他用汉语说话的话,只怕到时候有人打小报告上去。辽主就算是再宠信自己,也未免要落人话柄。

韩匡嗣说道:“快去请南府宰相,南院大王,北院大王,权奚王一起前来。这汉人说他是来投降的。我们要从长计议!”

过不一会,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耶律抹只,就连早已入睡的耶律沙都披着皮袍跑了过来,投降可是大事。耶律沙心里还有些得意,虽说这一次韩匡嗣才是统帅,可他毕竟是汉人出身,遇到大事了,还是要和契丹宗室一起商议,不敢自己托大。

那汉人跪倒在大帐中间,四名契丹武士钢刀出鞘虎视眈眈的盯着他。

韩匡嗣缓缓的说道:“给他松绑吧!”

那汉人一脱了捆缚,马上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恭恭敬敬的递给身旁的契丹武士:“大人,小人名叫曲林逸,是李继隆节度使的亲随。这封信便是李大人亲笔所写。小人甘冒大险,从宋营偷跑出来,将信面呈各位大人!”

韩匡嗣接过书信,仔细看了一遍,面色大变。命人将信转呈给其他几位观看。这契丹与中原交战多年,可是契丹人仰慕中华文化,像耶律沙、耶律斜轸这样的重臣,都是认得汉字,说得汉语的人,这一封信,在众人手中传递,个个脸色都是巨变。一时间大帐里鸦雀无声,呼吸声清晰可闻。

这封信的确是李继隆亲笔写的。先是说自己出身世家,妹子嫁给了太宗皇帝赵光义为德妃,本来自己前程似锦。但是赵德昭即位之后,刻意打压先帝一脉的官员。就说这次满城之战,本来说是有两万援军,结果调了一半去河东路。自己虽然被任命为监军,可是却被低自己一级的小小云州观察使刘廷翰骑在头上。那刘廷翰才是真正的主帅,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行军布阵又被刘廷翰处处掣肘,实在是苦不堪言。

但观辽国就不同,辽主耶律贤是圣明君主,萧后巾帼不让须眉,朝政开明。就算是汉人大臣也可以封侯封王,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到了辽国都可以一展抱负。李继隆左思右想,觉得以区区徐河兵力就想抵挡大辽雄师,无疑是以卵击石,痴人说梦。所以,写书请降,到时候里应外合大破宋军,为自己谋得晋身之功……

这营帐里的五位大辽重臣,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这一封降书送到,人人心里都转开了。

“李大人说,如今宋军营垒坚固,并无可乘之机。可约定时日,李大人率兵出降,攻打赵延进那一支军,辽国诸位大人里应外合,必然大胜可期!”

曲林逸看众人都默不作声,壮着胆子说了一句。

韩匡嗣皱起了眉头,问道:“李继隆还说了些什么?”

曲林逸喜形于色,随即又露出忧色,低声说道:“李大人还说,如今他在大宋已经是节度使……若是为辽国立下大功之后,希望辽主和萧后能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