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谢慕华躬身说道,却偷偷瞥了赵德昭一眼,见他脸色沉静,随即说道:“郡王,大宋第一败,就败在仓促出兵,准备不足!”

“大宋伐汉之时,并未计划攻辽。而太原之战着实顺利,皇上便立刻决定收复幽燕,要知道幽州是更胜太原的坚城。又是大辽不得不救之地。事起仓促,如何能胜?”

谢慕华停了一会,见赵德昭没有说话,心中多了几分底气:“这第二败,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从六月十三,宋军开拔,二十三日便到幽州,算起路程来,日行百里。这样的速度,皇上是想施行奇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战而克幽州!但是围攻幽州已经九日,士卒早已疲劳至极。若是辽军来援,这等疲惫之师,如何与辽国精兵相斗?”

赵德昭越听越是心惊,隐隐猜到谢慕华要说些什么了。

谢慕华趁热打铁,随即说道:“郡王,第三败便是不据要塞,不熟地势!”

“得胜口之于幽州,就如虎牢关之于洛阳、石岭关之于太原。但是这得胜口是如何打下,又是如何丢失的。郡王你跟我一样清楚。只是得胜口现在在耶律斜轸的手中,若是不以重兵攻克,他日辽国援军轻易通过燕北要塞,驰援幽州。则悔之莫及!”

谢慕华又偷眼看了看赵德昭,只见他左手不停的抓着腰间玉佩,忽紧忽松,心中更是通明,继续说道:“郡王,皇上出征把金匮之盟中人全部带在身边,之前命你监军先锋军,攻耶律斜轸,取得胜口,这其中重重缘故,想必无须谢慕华多说吧!”

谢慕华口中不停,声音却是越发低沉:“若不是傅潛有书留证,你我负荆请罪,诸位老臣求情。只怕今日郡王和谢慕华也无法站在这里说话。”

“幽州之战,拖得越久,越是危险。就算此战侥幸过关,也只能保住性命而已,难道那金匮之盟,郡王你还真的相信……?”

“郡王……”

“住口!”赵德昭猛喝一声,瞪着谢慕华,胸口急剧起伏,脸色渐渐森寒,厉声道:“谢慕华,你好大的胆子!”

第三十六章 高粱河(上)

谢慕华却是一点也不吃惊,站直了身体,直勾勾的看着赵德昭。

赵德昭右手就按在腰间佩剑上,若是此时出手,一剑便能斩了谢慕华。

但是这剑,他怎么也拔不出来。赵德昭不是傻瓜,皇族子弟有几个不想做皇帝的?但是偏偏他是最不得宠的那个。赵匡胤离奇驾崩的那天夜里,皇后派人去找的是赵德芳,却不是他这个嫡长子,而最后登上皇位的居然是他的叔叔赵光义。

他才是赵匡胤的长子,从古到今,嫡长子才是最有继承权的人。这大宋的皇位,万里江山本来应该是他赵德昭的。但是现在他只不过是个武功郡王,处处仰人鼻息,手中无兵无权。这次讨伐北汉,赵光义把他和赵廷美、赵德芳都带在身边,用意为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