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马士英还令刘良佐留守凤阳,让高杰点据了扬州,与江南的孙、王集团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军事态势。
在国泰民安的时候,大明朝的武将就是朝廷蓄养的一条条狼狗,就算是一个七品知县见了各镇总兵也可以肆意辱骂,可这会国难当头、兵荒马乱的,武将的地位立刻就窜到了云颠之上,变成文官要仰他们鼻息了。
马士英一到南京,史可法立刻暗中约见了他。
史可法其实是赞成立即拥立新君的,但他拖到今天还不表态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手握重兵的浙直总督孙传庭支持户部尚书高弘图,坚决主张迎接太子来南京继位,史可法担心要是他表明了态度,会引发高弘图、孙传庭一派的兵谏!
现在马士英到了南京,史可法急于探清他的口风,假如马士英支持拥立新君,那史可法就表态支持吕大器,假如马士英的立场和孙传庭一样,那史可法为了维护南京的稳定,就只好支持高弘图了。
高弘图和吕大器之争,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冠冕堂皇,只是政见不同,其实骨子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明末党争的延续,高弘图是齐党人,而吕大器则是东林党人,史可法虽然不是东林党人,可他是倾向于东林党的。
齐党和东林党的恩怨要追溯于万历年间。
万历四十一年,浙党领袖方从哲入阁拜相,齐党领袖亓诗教是方从哲的门生,师生俩从此成为朝野炙手可热的人物,一直到万历四十八年,齐党、浙党始终把持着朝政。
万历帝死后发生了明宫三大案,被齐党、浙党打压多年的东林党趁机反击,终于扳倒对手成为权倾朝野的“执政党”。
不过东林党的好日子并不长,借助天启帝的支持,权阉魏忠贤很快崛起。
天启四年,魏忠贤把方从哲的老乡冯佺推上了相位,天启五年,冯佺把亓诗教召回朝中,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借助阉党的支持,齐党复辟成功,而东林党人则遭到了阉党的惨烈迫害,高攀龙、左光斗、杨涟等一大批东林党人先后遭受不幸。
客观的说,当时的东林党人是有风骨的,他们和齐党相争,和阉党相争虽然抱有政治目的,可他们敢舍命相争,为了和阉党抗争,高攀龙等人不惜赔上自己的生命,很有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这一点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不过可惜的是,此后的东林党人却是一拨不如一拨。
崇祯帝即位,阉党覆灭,齐党沦为阉党余孽惨遭打压,东林党人再次咸鱼翻身,重新成了执政党,此后崇祯帝表现出了对党争的痛恨,不再偏听偏信任何党派,齐、楚、浙、东林各党轮流执政,朝中的明争暗斗始终没有停过。
朝中的党争最终给大明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明军之所以会在萨尔浒战败,完全是党争造成的,因为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浙党领袖方从哲,出于维护浙党利益的考虑,方从哲任用了浙党将领杨镐!而杨镐早就在此前的朝鲜战场上证明自己是个“逃跑将军”,结果就是萨尔浒败了,建奴成气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