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投孙坚,还不如投袁术。周、袁两家自周景、袁汤算起,三代故交,前不久袁术还给他写来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邀他来南都宛城共谋大事,周尚颇为心动。
别看周瑜年岁不大,却有奇智,伯父周尚一般遇到事情都他商量,袁术邀请一事周瑜自然也知晓,猜到伯父心中所思所想,笑着道:“袁、孙一家,投孙即是投袁……”
周尚心叹一声,两人目前看来是一家没错,但未来呢?以孙坚的性格,怎么可能甘愿长久受制于人,必定图谋自立。他不信一向聪明过人的侄子会看不出其中猫腻,侄子这是铁了心要助孙家啊赌上一切周瑜长揖拜道:“明日就将起程,我去和母亲告别……”
“……”
西都,长安。
一条略显陈旧,却异常宽敞的街道上,一辆装饰简单的马车缓缓行在路中。
马车内,坐着两个少年,其中一人,身高尚不满六尺,汉代有“五尺谓小儿”、“六尺谓十五”之说,其人今年十五,明显是属于矮人之列。他皮肤微黑,口鼻眼眉密集地向中央挤压,说好听一点叫其貌不扬,说难听些就是五官短小,然而容貌鄙陋的他,却神采奕奕,身上散着一股惊人的自信,这等人,必然怀有惊世才华。
另一人十八九岁上下,长七尺余,肌肤雪白,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仅比孙策、周瑜之辈逊色半筹,和当年盖俊好友、太学的美男子陈嶷相当,这种人,只凭相貌,无论在何地,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是,不知为何,他显得没甚精神,不然,必定会再为他加上几分。
两人不管相貌还是气质,实是两个极端,若非有共通之处,绝难相处。
貌丑者姓王名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王氏子弟,曾祖王龚顺帝时官至太尉,祖父王畅灵帝时官至司空,父子并为三公,一时传为山阳美谈。其父王谦亦知名,曾为何进大将军府长史,可惜早卒。王粲善作文、算术,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加上和蔡中郎蔡邕结为忘年交,堪称太学第一风云人物。
美男子姓卫名觎字仲道,河东安邑卫氏子弟。说来也巧,他是盖俊治下,河东郡功曹卫觊卫伯儒胞弟。前面有提到过,此支卫氏非汉大将军卫青一脉,本为燕人(幽州),二人曾祖卫嵩学著北地,受汉明帝所召,道中卒于河东安邑,汉明帝哀其不幸,赐其子孙土地田产,卫嵩一脉遂定居安邑。卫氏家风甚严,学风亦盛,三代皆有名,遂为河东望族。卫觎自小便流露出过人的才华,和其兄卫觊并有名于河东,十五游京都,入太学,诸生无不心仰慕之。
王粲看着卫仲道歪身倚着车壁,双目无神,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笑着斥道:“仲道,你知不知道一会儿要见的,可是高阳乡侯,大名鼎鼎的儒宗蔡伯喈?嗯?”
卫仲道懒洋洋打了个哈欠,心不在焉道:“仲宣,小声点、小声点……我身子骨弱,别把我的骨头喊散架了。”
“唉——”王粲一脸无奈地道:“你什么时候才能打起精神来?”
“很累的。”卫仲道轻轻道,而后便失神地看着脚尖,对方的脚尖。
到达蔡府尚需一刻有余,王粲可不想就这么一直沉默下去,问道:“仲道,你对孙豫州此次撤军怎么看?”
卫仲道目光稍稍凝实了一些,虽然有限,注意力终归被勾回来了,道:“还能怎么看,二袁争衡中原呗。不要再对他们勤王抱有任何希望了。”卫仲道停顿一下,又道:“他们日后多半要行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