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众大臣闻言纷纷起身,大呼小叫:“对,讨灭匈奴、割了头曼的狗头!”“我大秦天威不容亵渎!以血还血!”……一时间,大殿内纷纷攘攘,文武百官群情激愤,一致要求对蹬鼻子上脸的匈奴蛮寇与以迎头痛击!

而在众人纷纷攘攘之时,扶苏则一言未发,只是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始皇面色稍缓,扫视群臣,忽见坐于首位的扶苏竟然一声未吭,不禁有些奇怪。始皇挥了挥手,众文武们立即停了下来,始皇阴沉着脸,冷声道:“王儿,诸卿都有发言,你为何一言不发?”

扶苏闻言起身道:“父王,儿臣在想,匈奴是一定要打的,否则任其连年犯境,岂不等于让我大秦以身饲虎,会让其越养越大,后患愈甚!?但是如何打、何时打,这却是值得思量!”

始皇面色又缓了缓,点头道:“那你又有何建议?”

扶苏恭声道:“匈奴举族骑兵不下二十万人,彪悍血勇,来去如风,可以进行长途远程奔袭,我大秦防不胜防!所以要打匈奴,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一、骑兵问题:只有骑兵对骑兵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我大秦骑兵目前虽然在技术上领先匈奴,但是在兵器上落后于匈奴,在马种上落后于匈奴,在机动性和远程奔袭能力上也弱于匈奴。除了少量精锐骑兵以外,目前我大秦并没有可以与其直接对抗的骑兵部队!若不顾此实情、强自遣大军出战,我军战力弱于匈奴,再加上不熟草原地形,恐怕要十战九败!

二、防御问题: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匈奴人的财产屈指可数,往往用一两匹马便可轻易驮走,可以说草原之大,无处不是匈奴人的家园。所以,匈奴人来去如风,飘忽无踪,在战略上他们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轻松的任选地点对我大秦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

而我农耕民族,无论是房屋、田地、家俱等等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卷巴卷巴就能带走的,所以在战略上有先天的劣势,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

而要想抵消匈奴人的这种先天优势,只有想办法限制匈奴人的这种飘忽性,最好的办法便是筑长城。我大秦可以将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连成一气,这样绵延万里的巨大防线可以轻松将匈奴人将在长城之下,匈奴人战略上的先天优势也将不复存在,我大秦便可安全的在长城之后积草屯粮,寻机打击匈奴。

三、补给与道路问题。要灭匈奴,就必须深入草原,茫茫的草原上往往数十里乃至上百里不见人烟,在这种情况下,大军的补给必须完全依靠于后方供应,而不能像征战关东一样可以就地征集,这样大军出征所须的补给将是一个极其骇人的数字,所以不解决补给问题妄言出征只能是自取其辱!而要有充足、及时的补给,凭我大秦目前的交通情况根本难以办到。解决的办法就是:修路!修筑一个连通全国的优良高速道路网,这样便可以倾举国之力向北方前线运送补给,我大秦才能有获胜的可能。

四、钱财问题。建骑兵要钱,筑长城要钱,准备大量的补给也要钱,所以要想击灭匈奴,所需的花费必将是天文数字;而且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获得彻底胜利,必须有做好持久战的打算,所以必须有非常优秀的经济人才来统管全国财政,这样才有可能筹集到足够的军费。

但即便如此,这样对于我大秦经济的要求非常高,虽然我大秦富有四海,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儿臣认为:以三年时间先修一个联通全国的高速道路网,再以三年时间筑成一个横贯大秦北方的万里长城,而在这六年时间里,我大秦可以一边积草屯粮,一边改良骑兵,这样六年以后,估计我大秦就可以对匈奴发动连绵不绝的致命打击,一举解决北方边患!

以上皆是儿臣愚见,请父王圣裁!”

众文武闻言哑然,刚才头脑发热,纷纷叫打,现在一听扶苏这般分析过来,这才发现问题严重,以如今大战之后的国力,根本现在就难以支撑起这样一场庞大的战争,所以一时也不禁有些气馁!

但也还是有人对扶苏的建议有些异议,大将杨端和出言道:“武安君适才所议几点都颇为精僻,为老成谋国之言,但臣认为筑长城不妥。要知道,迢迢万里之遥,耗资必然极为巨大,虽有我秦、燕、赵以前所筑长城为根基,但恐怕也有掏空国力之虞!而且长城处处设防也等于处处不设防,匈奴人若集中兵力攻其一处,也并不是不能攻破。而长城一处若破,其余全线便都成了摆设!所以臣认为不妥!”

扶苏闻言摇头道:“杨将军此言谬矣!有了长城,匈奴人即使想攻入中原,也只能集中兵力攻其一处。但是诸卿想过没有,要是没有长城,会怎么样!”扶苏提高了声音,厉声道:“我告诉你们,若没了长城:我大秦北方将处处都是漏洞,来去如风的匈奴人将会像进自家院落一样轻松,随时派个数百上千人的小股部队都可以轻易杀入中原骚扰和劫掠!有了长城,匈奴人一年可能杀来一两次,但如果没有长城,匈奴人只能一年会杀来几十次,上百次!为了我华夏民族万世永安,我大秦即便花费再大代价,也必须筑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