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之中,魏禺战功最著,军略、武学得徐汝愚传承,但是用兵却与徐汝愚大相迥异。江宁铁律不杀降,但是惟有魏禺每次领兵回来没有俘虏。江宁每次传言魏禺将受重责,然而数年以来,魏禺军权最重,如今节制东部水步营超过十万众。
徐汝愚用兵沛然莫可御,奇正相辅,虚实无度,世人无人能及。四人传承其兵略战术,即墨明昔用兵与他最神似;梁宝才具非绝佳,用兵用正,不及徐汝愚那么神鬼莫测,却是堂堂之将,守地攻掠便是遇到容雁门这样的敌手,无望克敌,也不会大败而归。倒是魏禺能机杼自出,用兵喜走偏锋,杀气腾腾,与徐汝愚用兵少了几分相肖。
魏禺却不知丁勉臣心中所想,见他低头沉思,以为他思忖别的事,也不顾他,径自低头比对海域图。过了片刻,邵小琪走了进来,禀言此番巡海的战船都已归港补给。
魏禺抬手招邵小琪走过去,说道:“你将一个月来我军击毁的普济小型舰只在海域图上一一替我标注出来。”说罢,便走了出去。
邵小琪不解其意,却没有开口问询。在他眼里,魏禺可不是那种喜欢对别人解释意图的人。丁勉臣虽是步营统领,但心中对水战战绩知之甚详,几乎不用查寻战报,便能在海域图上标注那处海域歼敌船数。过了片刻,便与邵小琪一道将一个月来歼灭的一百余艘被击沉的小型敌舰标注出来。
看到此时的海域图,丁勉臣心中大骇。放心不下,又将进入这片海域以来所歼灭的大大小小的船只都标注在海域图上,不过大中型海船用丹青研墨标出。
在天水一线的另一端,数百艘大小战舰组成的大型编队正向魏禺、丁勉臣所处的小岛驶来。
当前劈波斩浪的旗舰是艘四百料的九桅大舰,前后长近三十丈,宽六丈,高六丈,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九桅,舱三层,船舷设女墙高如城,旁有护板。旗帜加其上,气势甚壮。
林济峙立甲板之上,手按着悬在腰间的剑器,脸色沉郁,明显显的铠甲却比他的眸光还要明亮。
普济与徐汝愚三战皆溃,徐汝愚在江宁的崛起,在世人眼中看起来却是踩着普济海匪的尸骸而成就的。南闽会战之初,林济就折在永嘉堡前的护田之战中,不过林济比阴维秀与公良小天幸运,自始至终,性命无碍,非但如此,麾下的势力也未受损。东海之战与抚州会战,林济的部属驻在南礁岛,而避过灭顶之灾,南闽会战,青焰军最将公良友琴逼下来了事,两者之间并没有爆发大战。
林济心中对青焰军虽然忌恨,但忌恨之下却有掩不住的得意。数十年前,林凤残部拥着尚是孩童的林济投奔普济,那时林凤的残余势力比公良友琴的势力弱不了多少,公良友琴却整合林凤残部势力一跃成为比当年琉球岛更强悍的海匪势力,但是林济成年之后,在海匪内部获得的地位却及不上当年的阴维秀,更不用提已成为独霸一方的许伯当。
倒是与徐汝愚几番决败,阴维秀、公良小天身亡,公良友琴、赵威胥、许伯当的声望渐弱,林济虽有护田战斗之失,却没有大碍,在普济海匪中的地位陡升。
只要此番出战获得全胜,不怕公良友琴不将温岭的兵权交出来。林济想到得意,瞳睛渐渐明亮起来,望着远处的海水犹如深湛的碧玉,胸中如荡层云,抑不住长啸起来。
停在高桅上歇脚的海鸟闻声振翅惊飞,在舰队的上空盘旋着,展开的白色大翅就像悬在空中的旗帜,过了片晌,却没有像以往那样敛翅再次停到高桅的上来。
林济望向身边的一名普济将领,说道:“穆将军,观此海鸟,可有所感?”
那人谔然一怔,转念笑道:“海鸟为将军豪气所慑,不敢再停桅上。”